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懵懵懂懂的聪明,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欲望。——巴尔扎克
现在位置:首页 > 思考
  • 分享一个包子的故事

    思考2023-6-250评论364
    分享一个包子的故事: 有一个父亲养了四个儿子,一天在外面吃早餐,剩下一个包子,舍不得扔掉就带回家,可是家中有四个儿子。又不好分,于是计上心来对儿子们说,父亲在外面垃圾桶捡了一个发霉的包子,你们谁要吃? 老大听罢说,发霉的包子我才不吃。老二说。老大都不吃的东西,我也不吃。老三说垃圾桶里面的东西那是给猪吃的。老四这时候好奇的想,既然老爸能带回来,肯定可以吃,于是说,我尝尝看。老四吃罢,顿时高兴的说,爸,太好吃了,下次还有这样的发霉的包子我还吃。这时老大笑他傻,老二说他脑残,老三说他是猪。可事实呢,只有吃包子的老四和老爸知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如今飞速发展的中国,正如不可能让所有的老百姓都富起来,当下国家手里的包子也不可能分给所有人。 你看不懂,他看不懂,总有人看得懂。 那么你是老大、老二、老三还是老四呢? 永远不要像卖菜的打听哪个水果好吃,不要问骑自行车的宝马好不好开。 永远记住,想了解某个行业,只有两个方法,要么你亲自去尝试,要么你去问这个行业成功的人士,切记别问失败的不干的人。 这个故事给我们很多启发。所以,一个人不轻易放弃机会,学会尝试,才可能拥有。 很多事你反着看反着想,就会豁然开朗了。
  • 清华差生10年奋斗经历

    思考2018-10-150评论2217
    清华差生10年奋斗经历 ... 【导读】清华“差生”10年奋斗经历:只写事业,不写女人。作者从2004年本科毕业写到2012年,近10年的奋斗经历。反正一字一句看完后,各种反省各种彻悟。不要老去抱怨别人“天时地利人和”,做好当下,后来人或许还会羡慕嫉妒恨你。   我的故事里有三个人:我自己、我大学同宿舍的哥们、我第一个公司的直接领导。我们三个都是学建筑设计的,我哥们和我同年,都是80后,领导比我们大 5岁。讲讲这几年经历和感触。放在一起可以有个比较。我是认认真真据实写,希望大家点启发。   先讲讲我们的现况:   我:现在辞职了,辞职前在一个地产公司做设计经理,一个月基本工资16k,月补助5K得拿发票换。年终奖看公司效益,去年十几万,今年可能很少。   我同学:自己开了个设计所,挂靠的某大院。今年自己到手估计70W。(当然这是他告诉我的)   我前领导:现在是那个公司的集团副总,年薪在7位数,关键是还有公司的股票分红。   2004年   大五准备毕业。我的成绩在年级偏后,我同学设计很好,但是高数挂科了,所以我们都悲催的没有被推研,只能找工作了。我去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当时还不是很有名,但是拿了很多地;我同学去了一家大设计院,解决了北京户口。那时候我们工资都不高,我一个月才3.3k,季度有奖金;我同学更惨,基本工资只有1.2K+项目分成。而且悲剧的是当时我俩都不知道能拿多少奖金。   日子过得战战兢兢。我们合伙租了一个房子,在东三环,两室一厅,1800一个月,我们一人900。不过物价也低,一个羊肉泡馍5元就有好多好多羊肉了;8块钱的鱼香肉丝满满一盆子,我能吃两顿,午饭一顿,晚上打包一顿。北京鲜有房价过万的楼盘,潘石屹的建外soho卖1万多就让人惊为天人。   我进公司就跟着我现在的领导,当时他是设计部的部门副经理,据说是这个公司招的第一批名牌大学生。随后几年他飞速提升。我佩服他的胆识——那时建筑系学生是以进地产公司为耻,大多去设计院画图或者去规划局做公务员。他在公司没有敌手,迅速得到了老板的赏识。   在刚进公司时,我很多工作方法和工作习惯都是在他手底下养成的。比如他每周都会把要做的事情列成1234写邮件发给我们,要求我们拆成每天要做的事项,早上发给他。白天做自己的事,下班后再开会,把做完的销项,没做完的讲困难,他再给我们解决。   刚进公司的时候,他还经常请我吃饭,很详细的和我讲工作方法。这些东西对我一直很有用,甚至受益远超过大学的课程。其实社会上大量需要的都是你能把一件事有条理按时保质的完成,至于创造力和个性,那是少数达到尖端的时候才需要的。   还有一件事也是我记得很清楚。公司拿了一块地,我们做户型研究。他叫我去画几个出来,我刚毕业,一股冲劲,第二天就得意洋洋的拿了一大堆自己设计的带三角的多边型的户型给领导看。他啥也没说,给我一本土的掉渣的深圳住宅设计全集叫我翻翻,然后他画了一个中规中矩的户型给我。后来他跟我讲:“别人不在乎你对他们炫耀什么,而在乎你给他们的是不是他们想要的,有理想是好事,但也要面对现实。”   这年我几乎天天在加班,因为很多事情都不熟练,又不想耽误事,每天都要十点多才弄完。终于到三个月发季度奖金的时候,领导把我叫到办公室,给了我一个信封,里面有2W的现金,我当时就傻了,老子第一次拿这么厚的钱啊。然后他告诉我他升成正经理了,所以钱由他发,原来的经理滚蛋了。   这时我设计院的同学正在每月1.2K挣扎着,为了生活费,他还拼命的给原来的老师干私活。我请他吃饭的时候,心里充满了优越感。   不过有个现象,我领导有时会叫我们一起唱歌喝酒,有一次我带上他,随后他每次必到,不管多忙,并且每次都抢着买单,甚至没钱的时候、刷信用卡。最后到了我不去他也会去的地步。   2005年   2005年是关键的一年,令我至今难忘的大事是我同学还我钱了。   经过是这样的,他每月1K2的工资,刨去房租只剩下300了,而且他还经常冲老大请人吃饭喝酒唱歌,所以钱根本就不够,而他苦逼的设计院居然到年底都没有清帐。于是他除了每天晚上蹭我饭之外,还经常管我借钱。   那个时候我经常加班,但不管多晚他都会等我回来,然后舔着脸说去吃夜宵吧,你看我一画图连时间都忘了。那段时间我们天天同出同进,以致房东一度以为我们是基友。吃东西的时候就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讲又没钱花了,然后我就会借他200、300的。但他有个好处,每次借钱都会拿本子记下来,然后到月底就说: “我又欠你XXX了。”每月不多,但从9月上班到年底,他也欠了我1W多了。   终于过完年,他的一个项目结了。有一天他神秘兮兮的说:“我请你吃饭吧,吃好的。”我说:“你不是没钱吗?”他说:“发奖金了。我再找个银行把欠你的钱转给你。”   然后他拿出他的小本本,噼里啪啦一算,就和我去银行了。但他请我吃的所谓好的,就是在劲松桥的一个叫富丽客的自助餐厅,一个人才48块钱。当时我一边吃一边骂丫:“孙子,我借你的钱的利息都不止这点饭了!”   第二件大事是魔兽世界公测了,这导致我沉迷了好久,并损失了2W块钱的季度奖,并且损失了一次向上爬的机会,这是让我最痛心的一件事。那段时间我每天按时下班回家下副本,玩到凌晨3点,导致工作效率直接下降。最后忍无可忍的领导把我叫到办公室,痛批我之后说:“直到现在我都不敢把一个项目设计完整的交给你管理。”这使我痛心疾首且痛改前非。   第三件大事是我买房了。当时北京的房价微微开始冒头了,让我萌生了买房念头的,是有一次一个温州的姐姐直接摸到我们董事长办公室,半天出来了。后来公司流传开了,这个姐姐一下买了15套,这让我一下有了紧迫感。   上半年我到处看房,主要集中在东三环(公司的房当时有点远),发现国贸及以北我依然买不起了,往南过了通惠河,一看:靠,和乡下一样,但房价还没有那么悲剧,想反正就隔河相望嘛,就凑合吧。   钱一部分是我自己攒的,我在第一年除了买衣服和“供养”我同学之外,没有什么开销(大五的时候我和我女朋友分手了,她去了深圳,悲剧)。半年下来存了6W多,后来家里又凑了17W(我是啃老,很丢人),本来打算买个90多平的二室一厅。   然后我就跑去单位开收入证明,我领导也正好走过,就问:“买房还是买车啊?”我说:“买房。”他问:“多大的?”我说:“90平米吧?”他讲:“这么小以后肯定不够。”我讲:“多了我也买不起啊。”他就讲:“买大的,我让公司给你先开10W,然后从你以后的奖金里扣。”   这一扣就是1年多啊,但就因为这句话,我的房子多了30平米,这是我最最感激他的地方,因为这30平米,比我现在的1年工资还要多的多。这件事情,也成为了我妈每年一次的时候在亲戚朋友那儿必炫耀的材料。   买完房子之后,我的压力一下就大了。我和家里合计,我自己还1.5k的贷款,家里帮忙还2k多的贷款,等到交房再租出去。但关键是我没有奖金了,而且不能失业,每个月也只能剩下2K不到。恰逢我们的房东想涨房租,我就和我同学说咱们退租吧,他说也好。然后我们在东南五环附近租了了拆迁房,开始了我们最苦逼的一段生活。   每天早上我们得6:50起床,经过近两个小时的颠簸,到达公司。只能买两个5毛的包子做早饭,然后去公司换上西装,开始一天的工作。晚上最怕加班,末班车是22:10,要是没赶上,那就只能在公司睡觉了,后来我在公司的洗手间了备了牙刷和肥皂。   现在回想起来,买房就像场豪赌,只不过在那个时间那个地点我赌对了。好多机会都是转瞬即逝的,但我觉得这样讲又有点犯贱,过后看谁都知道是机会,但置身其中谁又能看透呢?   更加苦逼的是,公司在这段时间找香港梁志天做室内设计,而且指定要在香港做,我负责这个项目,于是经常飞香港去事务所盯图。当我怀揣着10块人民币走在琳琅满目的打折货柜之中的时候,心中暗自涌起一种苦涩。工作顺利了不少,这感谢领导的悉心培养,很多东西知道了怎么去做,再做就是熟练的问题了。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渐渐发现了他受老板赏识的原因了。   一、工程刚刚开始的时候,我和他去巡查工地,工程经理也陪着。有很多东西做得很糙,然后我领导就说这里不好那里不好,说着说着,他突然拿起一个混凝土块,冲着一个完工的部分一砸,然后说:“重新做吧。”就扬长而去了,留工程经理傻愣着。   从此,工地施工的时候都知道要找我们研发部确认,施工质量好了很多。这事很快传到老板耳朵里去了,年底他就升为北京公司副总了。但这件事也埋下了很多后遗症,最终也成为我离开这里的原因之一。   二、销售部的人跟我要一个报告,但这个东西应该是他们找广告公司做的。他们找我的时候,我正在忙别的事情,就随口答应了,后来也就忘了。第二天他们没拿到东西,就找我领导投诉了。   领导下班找到我,我就很委屈的说:“这东西不该找我呀。”他问:“你答应了吗?”我说:“我随口应了一声。”他说:“既然不是你的事情以后不要随便答应,既然答应了就要做到,而且做了一定要做好。”然后我们两个一起熬夜把东西赶出来了。   第二天一早他把东西发给了销售,同时附了封邮件讲这本来不是我们部门的事情,但东西是我熬夜赶出来的,建议以后这种事情最好找广告公司做。其实职场有尔虞我诈,但有个道理,你想要立足,就得让自己可靠可信。   2006-2007年   对开发商来讲,这是鸡犬升天的两年。什么叫鸡犬升天?用一句我们老板的话讲:“你就是弄条狗来摆在售楼处,它都能把房子买出去。”   我看到了售楼处门口排起的长龙,人们彻夜排队为了一个买房号,还有人雇佣民工排队,拿到号的人好像拿到了未来,满脸洋溢着兴奋。我清楚的记得公司一个楼盘开盘15500,第一天推出的200多套房一抢而空。   晚上我们跟销售一起吃饭,销售总监说,咱们涨价吧,就涨3000好了,第二天200多套还是一抢而空。像儿戏一般的涨价,像儿戏一样的售罄。这是地产商最暴利的两年,暴利背后是再高价拿地,再银行贷款,上市圈钱,整个市场冲入了巨量的资金,房价和打鸡血一样,离老百姓越来越远。   对我来说这是好运的两年,高额的利润,可以让公司在开发的时候,不在对成本投入斤斤计较。想做作品,这种状态最合适了。公司拿了几块好地,做酒店,做写字楼,做商业。北京公司从单项目运作变成了北方区的总公司。对于我的领导来说,这是最好的消息,很快,他的头衔变成了北方区集团总裁。悲剧的是,我的职位还是职员。   公司招了一个研发部经理,和政府是有点关系的,变成了闲职。冲在前头干活的还是我们原来这批人。这阶段我感觉我在扮演大内太监的角色,这让我很不爽,但也仅此而已。因为工资涨了好多,每月工资已经有7K了,还有季度奖金,再加上2007年我跟着好多老头老太冲进了股市,加上拼命的干私活,两年下来到年底的时候竟然存了40多W。   工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拿地、策划、委托设计、开会汇报、报规报建、配合施工,这些事情好像机械一样的重复着。我开始越来越少的加班了,我有小弟了。我开始把越来越多事情交给别人去干而不是挽起袖子自己干了。这时我开始理解我刚工作时,领导为什么要手把手教我干这干那。一件事也许他干只要一小时,教会我要十个小时,但以后他就不用再花时间在这件事上了。   还有刚毕业的时候总以为自己很牛B,只有自己干才是最好的。做得时间越久越发现,社会上牛人多的是,而且人家是几年几十年干这个,设计我不是大师,施工图我画不过设计院的,砌砖我比不过瓦工。我要做的,只是发现这些资源,用最小的成本整合起来,这才是我的价值。以前我一直为自己的学历学校引以为傲,鄙视其他,到现在真正懂得尊重了。你越尊重别人,别人越尊重你。   但是有些事情也不可避免了。讲几个我的经历。   有次陪政府规划局的人吃饭——我十分讨厌这种饭局,说是吃饭,其实就是拼酒,我不明白这帮孙子除了喝酒还能干嘛,白酒一杯一杯的灌,头涨的像爆了一样,一疼好几天,而且不喝不行,第二天他们就给你图纸上挑刺——席间一个GWY讲,我家新砌了个小院,就是有点空。第二天我们就挖了几万块钱的树给丫家种上了,这种事情太多了。   公司内部的勾心斗角也多起来了。以前公司刚发展,内部气氛很好,现在部门越来越多,手续越来越繁杂。我的职位是很尴尬的,职位低,但对什么都要指手画脚了,这就很招人恨了,再加上我的领导以前那么强势,现在他升了也是红人,别人不敢对他怎么样,但我们这些人有气撒了。   举个例子,以前那个被砸的工程部经理,就拿了一张园林设计图纸要我签字,说是我发给他的,赶紧签完好进苗,我怕耽误了工期就给他签了,结果第二天全种上了老板最不喜欢的竹子,我赶紧问他,他说是你签的啊,我拿过来一看,在图纸里看了半天看见藏在黑底里的小字——X竹。   这种斗争一直持续到我从某个供应商那里得知他吃回扣的消息,然后我电话他讲:“我找到了个更便宜的货源,要不要介绍给你啊。”他回答:“好啊,不过一直供货的那个质量有保障啊。”这个电话后,我们的关系才保持了微妙的平衡状态。   该讲到我的同学了,这两年也是他转折的两年。他孜孜不倦的陪我们唱歌喝酒终于杰出了硕果。我领导先是给他一个在河北不怎么重要的售楼处设计让他试手,那小子设计的不错。我觉得设计是讲天赋的,这和音乐、美术是一个道理,有的人天生就能做好东西,平心而论,我的设计能力就平平。   后来又陆陆续续给他楼盘做设计,而他不知道又从哪里遇到了几个老板,总之是从设计院跳出来自己单干了。那两年连格力空调都干房地产了,他的活能不多吗?后来我们也就不合租了,但每周都会去工体那儿喝酒。   另一个硕果是,他泡上了我们公司的前台。那前台是朵花啊,我觊觎很久的,被那小子抢占了先机,当然后来他们分手了。总之这小子的一切都是从喝酒唱歌开始的。他一直也没买房,但2007年他买了辆车,宝马5,他说是业务需要。我心里在估算着这两年这小子赚了多少钱。后来我请他吃饭,是在工体*河蟹*,不是在富丽客。   2007年我和他一起考一注,就是一级注册建筑师。一注至于我们,就好像是狗男女有了结婚证,总之很厉害,而且租出去每年能收8-10W。考试一共9门,可以考8年,这哥们巨禽兽的一次过了,我只过了7门。   2008年   2008年实在是跌宕起伏,荡气回肠啊。年初的一场大雪,搞得我差点被困在北京了。无数人抱着奥运会前中央不会让房价跌的憧憬,结果被赤裸裸的现实迎头棒喝。2008年初的关键词“次贷危机”。   2008年初公司的售楼处迎来又一批人,这次他们不排队了,这次他们脸上洋溢着被欺骗的愤怒,这次他们是来退房的,顺带手把售楼处给砸了。2008年上半年大家都恐慌了,公司上层谁也没经历过这样的事,随着各个地产龙头的降价打折,整个公司都开始降价销售了。   对于我来讲,最明显的感受,年初我去深圳出差,在华侨城办事,晚上一看行政给我订的是威尼斯人皇冠假日酒店,而以前我都是住洲际的,就打电话问,给我的回答是,公司账目有点紧。后来连皇冠也住不起了,只能住快捷假日。   年初领导又请我吃饭,然后宣布,他调回总部做公司副总,就要离开北京了。他问我去不去,我说不去(因为这时候我苦命坑爹的找到了女朋友,我已经3年多空窗了,久旱逢甘霖,打死也要留北京)。他走后,我们的研发部经理又是个闲人,我们就成了没头的孩子。再加上楼市不景气,年初我基本上很闲的,除了每天对着跌停的股票长吁短叹。 但找到女朋友,让我有了向上的心思。   首先是要把一级注册建筑师考了,今年这个证已经涨到8、9万一年了。为什么这么值钱,我给行业外的人解释下。设计院要干活,是要资质的,资质的一项就是院里有多少个一级注册建筑师,有资质你才有资格出施工图,拿去给人施工,相当于营业许可。现在设计院遍地开花,但一级注册建筑师又没那么多,僧多粥少,于是小的设计院就想出了租这个证,我每年给你9万块钱,你名义上是在我这里工作,实际上你爱干嘛干嘛。   考一注是一件很费体力的事情,有设计作图题,自己背一个画板,吭哧吭哧一画就是大半天。考试的时候,还能碰上好多许久不见的师兄师弟同学,大家就聊:“你在哪里高就啊?”“你考了多少年啦?”然后互留电话,也是很好玩的。   所幸的是,今天我把剩下的两门都过了。领证的时候,门口就被一个设计院的堵住了,他说他在西北开一个设计所,想租我的证,9万一年,租两年。我说好吧,第二天他就给我账上打了18W,我把证给他了。后来跟我同学讲,他就怒了,说我干嘛不给他,他在凑几个证,就可以不挂靠了,自己开设计院了,我说得了吧,你上哪儿弄去。   考完证之后很空虚,就是那种一开始绷得紧紧的,后来猛然放松的感觉。再加上楼市股市也一直是半死不活着。这段时间我和女友打的火热,老租房不是个事,我们寻思这就买套房吧。(我的一套房租出去了,8K一个月,足够还贷款还有盈余)。   那段时间市场非常差,房子基本上是随便挑。当时我们想买套大点的,就不在市里看,主看望京的楼,当时我手里已经有些钱了,再加上一注的钱,一次性就全划出去了。后来这里的房价涨到了3、4万,又是我始料未及的,可以说是狗屎运。   买完房压力就大了,我迫切需要一个月薪多一点的工作来还房贷。而且这里没领导罩着了,好多事情不好做。正好这时候有猎头找我,推荐另个小地产公司的设计经理。   当时我歇的百无聊赖,突然很怀念当年刚进公司的时候几个人天天熬夜加班,共同奋斗的日子。后来就答应去看看。他们给的薪水也合适,一个月是 1.2W,加奖金加3K津贴。月工资刚够我还房贷,月津贴用来平时生活,奖金买点金融产品,但进去的时候职位还是职员,因为我工作年限太短了。   办完离职的时候,已经差不多是年底。我领导回北京这边开会,叫我一起吃饭,还叫上了我同学。这时候我同学已经成为这个公司的御用设计师了,同时我们见面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   在后海那边吃的,我领导在荷花市场和恭王府中间盘了个四合院,开了个私人会所式的餐馆,吃无非就是鱼翅鲍鱼这些。领导来的时候开了辆保时捷卡宴,还挽了个娇脆欲滴的小姑娘,后来介绍的时候说是南锣鼓巷某表演学院的学生。我同学带着我们公司的前台也款款的来了,还有苦逼的我,孤零零的在瑟瑟的寒风中等他们几个。   开始气氛有点冷,毕竟大家好久没见了,喝了几杯酒之后,才渐渐活跃起来。酒席上得主题永远就这么几个,拼酒、吹牛逼、忆苦、讲兄弟情。中国人是一个特别喜欢吹牛逼的名族,不管混的多么成功,也有强烈的炫耀的欲望。   我们领导开始从他的高中开始吹牛,就是如何如何聪明,如何如何万人迷,高考在学校数一数二之类,我就拍着他讲,我高考成绩秒杀他几条街,在省里也是排上号的,还不是照样在他手里装了四年孙子。他说你是没赶上好时候,我说不,我是真心服你,论做事做人,你甩我几条街。后来我同学和他女朋友先回去了,他也把他得小姑娘支走了,我们又去了朝阳公园旁的一个高级会所健身。   现在回想起来,我说真心服他是真的。我发现不管机遇怎样,成功的人都有共同的特点——他们勤奋且坚韧不拔,目的性强,善于学习,从不抱怨规则的不公平,而是善于从不公平的规则中找到有利于自己的漏洞。他们对于成功的渴望,好像饿狼对于肉食的觊觎,他们随时肌肉绷紧永不懈怠,时机一旦成熟,一口就把肉吞下去。   2009年   2008年一整年部分场合地点的“北京欢迎你”还余音绕梁,CCTV新楼的一把大火把我带到了2009年。那天是元宵节,我跑去帮租房的人交物业费,在楼道里亲眼目睹了这一盛况,那家伙,当时正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好像一把火炬,浓烟蔽天,不见月亮。   后来在这个楼下面用红的10米多高的铁板挡起来了,再后来这个板上碰了争做文明朝阳人的宣传画。后来在同样在东三环,CCTV楼往南的写字楼乐成中心也着了,这一次是在白天,同样的浓烟蔽日,我同样有幸见证了。2009年就与火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央在2008年底投入的4万亿已经初见成效,楼市先是试探性的冒冒头,接着就开始了报复性的暴涨。对,是报复性的,当年跌多狠,现在就涨多狠。这一轮的涨价中,有个明显的特点,郊区领涨。当时通州有楼盘已经涨到3万多了,当时他打的广告是,30分钟直达CBD,你妹,三环30分钟步行CBD的楼盘也才3万多。   这一年拱出很多地王,开发商抢地到了白热化的地步,政府赚得体钵满盆。这次的补涨给社会传达了一个很不好的信息,就是:房价是不会跌的。再加上2008年股市的崩盘,大量的资金都涌到了地产业。这已经变成了一场疯狂的盛宴饕餮。   这也意味着整个社会都在房地产及相关产业豪赌,实体经济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这些在以后会慢慢显露出来。2008年股市6000点的时候,我们楼下的扫地大妈都赶着买股票;2009年的时候,人们见面必谈房事。   2009年对我来说,在个人财务状况上也出现了质的转变。我现在月薪12K正好用来还银行的贷款,3K月补助用来应付我和女朋友的花销(女朋友自己也挣钱,我们月消费在5K左右),这样我每月有8K的房租盈余。我不用再战战兢兢的担心哪个月还不上银行的房贷了。于是我在手机上装了个记账的软件,记录每笔花销投资(以前我不敢记,因为经常赤字,完全没有成就感)。   我在工行开了个买黄金的账号,股票没有信心,楼市我看着都胆寒,也没实力炒,黄金还是保险的。我每个月会花6K买黄金,2K存成定存,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不要小看这些钱,积少成多,现在也成了一笔不小的资金量。   工作上也顺风顺水。刚去新公司,觉得精神状态为之一振。虽说招进去是职员,但是部门经理的职位一直是空着的,然后公司又找了两个建筑师,但是都是刚毕业的。我花了一个月熟悉了新公司的流程,就开使展开自己的工作。   我还是习惯性的每天早上梳理今天的计划,晚上下班消项;我还是不停的提醒自己,要么不答应,要答应就做,要做就做好;另外,虽然我设计能力一般般,但这几年东走西看,肚子里也存了点货货,再加上楼市大好,公司有舍得花钱在设计和材料上了,总之是大展拳脚的时候。   我甚至学会了前领导的砸工地事件,不过采取了更稳妥的方式。在工程初期的时候,做了大量的样板,我跑去工地,把不按设计做的,我没确认过的,一一拍照片记录下来。然后中午我去找大领导,说工地做了样板,您什么时候有空去指教指教,他就答应了。   然后我写邮件给工程部经理,讲大领导要去看工地,但我发现还有写瑕疵,又把拍得照片发给他。他吓得下午就和我去了工地,把施工方臭骂了一顿,然后我又一一把不好得指出来,工程部经理自己就说了,你们砸了重来吧,以后什么事要和研发多沟通。   在工作中,所有人都是打工的,谁给他发钱,他就听谁的。大老板给工程经理发钱,所以大老板的事情他就特别隆重;工程经理又给施工队批钱,所以施工队听他的。   后来大老板去看完,夸工程经理管的好,他就很感激我提醒他,以后大家相处就容易多了。而我又达到了控制项目质量和效果的目的。这就是领导教会我的,凡事不要蛮干,要利用其它人的能力和资源。   很快,我就升成了部门经理,月薪涨到了1.4W,每月4k的补助。我觉得这是我应得的,因为我一直在很尽力的保证项目的质量和效果,同时还兼顾这成本。我甚至比成本部还清楚每项分包,每种材料的价格。这得益于我砸工地之后对施工方产生了良好的控制。   这时候我同学事业也蒸蒸日上起来了,除了原公司的项目,他又发展了4、5个地产公司,都是刚起步不大的那种,但设计费不菲。他招了4个人,再找他喝酒的时候,他披着burberry的围巾和风衣,穿着hermes的衬衣,拿着lv的公文包,香水味呛得我想咳嗽。我说装吧你,谁不知道当你你在宿舍扣着脚打游戏的熊样。他说没办法啊,有几个客户是富婆。我说我操,真的假的啊?喝醉了我们才会放声大笑。   我常在网页新闻上看见我领导和原公司的消息,我们偶尔会发个短信聊聊。2009年底发奖金了,我拿了19W,这是最多的一次,我和女朋友去了法国,我给她买了一个卡地亚的戒指,花了7K欧。我隐隐觉得,有些事情变了。   2010年   2010年相对比较平淡,我现在回想起来,居然想不起来2010年我到底干了什么,也想不出2010年有什么标志性的事件,纠结。我突然想起我高中很痴迷的光荣三国志,刚开始一个城,几个人,每录用一个人,每攻下几个人都要兴奋半天,打到后来就是机械化的攻城掠地,就等着看统一后的结局,反倒提不出什么兴趣了。   我已经工作6年了,我突然想到了我的领导,他大我5岁,4年前他已经是一个大公司的北方集团总裁了。我明年能升职吗?应该没戏,我应该还是个苦逼的研发部经理。   或者我那个同学,自己一个人在外面打拼,虽然辛苦,但挣多挣少全是自己的,我还有勇气跳出去吗?我没有了,失去了稳定的工作,我就要很吃力的还房贷,我就要告别好不容易得来的安逸的生活。人生就是这样,在刚毕业租房挤公车的日子里,我有舍得一切重来的勇气,因为我除了激情啥也没有;等到什么都有的时候,我的激情却没了。   我突然发现我老了,最明显的事实是,每个星期我都会回母校打篮球,六年如一日;从开始的时候干拔急停跳投,到现在弓着背用体重吭哧吭哧的往里抗,偶尔想跳一下,膝盖就会一阵酸痛。以前在同学群里振臂一呼,至少能组个队去打球,到现在我形单影只的走到一帮小孩子身边,舔着脸说:“同学,加一个吧。”   同学聚会的主题从聊设计、聊月薪、聊前途,变成了聊结婚,聊小孩、聊政策。从以前的600块钱一桌还要AA的家常菜馆,变到了6000块钱一桌还是大家抢着埋单的高级餐厅。   记得毕业那会大家二锅头就这燕京,又哭又吐稀里哗啦,现在彬彬有礼的用嘴唇沾点红酒。我突然有一种想骂人的冲动,当装逼成为一种社会性行为的时候,我也被卷进并淹没,亢奋着并痛苦着。   我居然怀念起和规划局一起吃饭的日子,至少我们灌得茅台五粮液,每口都是货真价实的人命币,吐出来,在中国一口多少钱,在国外一口也是那么多钱;而这里2000块钱一支的所谓波尔多,在法国的酒屋里不会超过30欧。   我那个曾经的室友迷上了打高尔夫,他的理由是球友有10%的机会发展成客户。他带我去打了两次,试图把我发展成会员。但我不明白着种不流汗的所谓运动有什么令人着迷之处,难道用这么细一根棒把这么小一个球打到这么紧一个洞里,就会有一种男性征服的原始快感?   我问他这个问题,他笑了,很知趣的找了两个小妹一起吃饭,于是在这家球会的度假酒店客房里,我流着汗打完了第19洞。于是我明白了,在他的这些球友里,10%的被他发展成客户,还有10%把他发展成了客户。   我买车了,买车的好处是去饭局有借口不喝酒,感谢中央严惩酒驾,感谢高晓松;买车的坏处是我在路上的时间又多了一倍,并且我没有名正言顺的理由不加班了。这段时间我迷上了看电影,我和我女朋友在蓝色港湾的影城办了张会员卡,下班早就会去看一场,只要时间合适,多烂得片子都看。看电影可以坐着不动,可以连脑子都不动,我觉得我快要退化到猪的形态了。   讲工作吧,公司给我招了个应届毕业生。我终于看见了当年的我,胸有豪情万丈志,手无点滴半寸兵。于是我就用以前老大带我的方式来带他。有次我带他去考察个楼盘,到那里我就问,觉得怎么样。他滔滔不绝的讲出了这里不好那里不好,搬出了一大堆学院的理论。   我听他讲完了,就问,那又什么好的吗?他愣了半天,将不出来。我说:“那这次参观就没有意义啦,什么都不值得学。但我觉得有些节点做得很好啊,我想找图纸来看看具体是怎么弄。”   这时我想到我刚工作那会儿,一样的情景,我当时一样的回答,把项目批得体无完肤,想显示自己水平有多高。领导很生气的打断我,说了让我一辈子都难忘的话:“我不要听你讲哪里做得不好,我要听你讲学到了什么。再烂的东西都有他的优点,你今天学一点,明天学一点,才会有提高。要不然除了骂社会,你什么都不会,一辈子白活。看别人要看到优点,看自己要到缺点,懂不懂?”   老祖宗讲过这么两句话,我觉得很深:一句叫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还有一句叫露巧不如藏拙。   但转念一想,我这么刻意的模仿我那个领导的行为,却永远没达到他的高度,本身就是个悲剧;而我还在这里说教,不是装逼?我的2010年就再这种悲剧装逼的氛围中度过了。   2011年 终结了   终于到今年了,我发现年代越近,记忆也越模糊,再次感叹自己老了吧,或者又在刻意忘记些什么。不过有始有终,我还是要把他写完。   上半年楼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击,限购几乎打击了所有的京城地产商。但有了2008年的经验,地产业内的共识是,只要扛住资金流不断,必然等到云开雾散的一天,再加上2009、2010屯了充足的资金,房价没有松动,但成交量少得可怜。就这样做吃山空,钱总有花完的一天,到下半年的时候,资金的问题开始暴露了。   到后来,公司的付款都出现问题了。好在在年初公司有钱的时候,我催着把设计费都付了,要不然到了下半年的时候,估计连钱都发不出去了。做管理的,一定要善待自己下游的合作伙伴。最好是一个项目下来,大家能做很好的朋友,朋友永远不会嫌多,即使是酒肉朋友,朋友多了,路就多了。下半年发生了一些变故,就不多说。   2012年   反正是世界末日,我就顺带手写了吧,与主题无关。“你还相信爱情吗?”当有人这样问你的时候,怎么答?答相信说明你没经历过爱情,答不相信说明你再也不会有爱情了。所以当别人这么问我的时候,我会轻抚他的狗头,笑而不语。   写在最后,都是我自己的看法,大家姑且看之:   1、关于机会和选择   平日,看到别人的成就,我一定会感慨:“为什么他的机会这么好?为什么我就赶不上,如果我生于他那个时代,我将怎样怎样。但我没有,所以我什么也做不了。”长此以往,我就看见一个个机会从我身边溜走,然后再一次次地发出这样的感慨。那么,我会永远在蹉跎叹息中度过,碌碌无为。   终于我发现,这种感慨不过是出于嫉妒和懦弱的感情,为自己的懒惰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如果我当年不是每天回去打魔兽,不是每天上班先要打开电脑泡会儿论坛,而是把这些时间在自我提高,那我就能抓住那次房价大涨的扩张期,做到更高的职位,拿到更好的薪水。于是,机会溜走了。   人生路上总有好多的岔口,当时选哪一条路往往很偶然。既然选择了一条的时候,另一条就关上了大门,那我们何必停下来,去感慨如果当初选了另一条会怎样怎样,自增烦恼。还不如勇往直前往前闯。   用俗的不能再俗的挖井理论,永远有人在挖,有人挖出水了,他是winner;有人没挖出来,他是loser。因为他挖的地方比我好;因为他挖的比我早;因为他的铲子比我好;因为他从小学的是挖井,而我一开始学的是切烟囱……管他呢,只要地下有水,早晚有一天我能挖到。winner和loser只有一个区别,winner挖到了最后,loser放弃了。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   2、关于青春和大学   鉴于好多筒子都是在校大学生和即将进入大学的,我再唠叨两句。青春一去不再来,越来越懂得这句话。从18-28岁是黄金十年,无论智力和体力都达到巅峰。这时候有不顾一切的拼劲,也不惧怕失败,因为还年轻,随时可以推倒重来。在这几年积累的东西,会影响你一辈子。所以千万不要恣意挥霍这几年,等到发现青春不再的时候,空悲切。   比如我,现在回想起来,这十年里唯一亮色,只有高考。高中贪玩,成绩也一直是大起大落,直到高三急了,恶补。早上6点起床,晚上12点睡觉,买历年东城卷、西城卷、黄冈卷,除了吃饭就是做题。其实这么多年,好多题都是大同小异,后来做到看到题就想到最后一步公式的境界。而且每次做完对答案都对,居然有了成就感,也就没以前那么厌恶。终于高考成绩不错,语文还破天荒的考了144分,进了不错的大学。   到了大学,整个人就松懈了。泡马子、打篮球、玩暗黑、逃课、设计作业都是在要交图之前赶出来。成绩越差,越没心思学。人就是这样,不是说成绩有多么重要,但是优秀是一种习惯,懒惰是一种惯性。人和人的差别又是就是因为每天积累差了一点点,终于有天你发现,原来我和他差了这么多。   如果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那谁都会咬牙坚持下来;如果忽然发现距离很远,那谁都会放弃。而关键的一咬牙,上了一个层次,有人就会春风得意,越活越成功;有人没上去,永远在苦逼中挣扎求生存。然后想,原来在当时,我们俩的距离才那么近。   大学毕业,我们系三分之一出国;三分之一推研了;剩下最差的三分之一,入社会找工作。我就是那最差的三分之一。有人说我现在也不错啊,还有现随着普通劳动者的工资越来越高,读书无用论的说法也越来越甚。   我觉得首先这是对以前大学生高高在上的一种不正常的风气的反弹,那时大学生稀缺,身价虚高,仿佛读了大学就高人一等,毫不费力得拿高工资,凭什么?同样付出劳动,同样创造价值,就应该得到合理的收获;终于人们发现不是所有的大学生就一定比农民工干得好,有时不是抛出名校研究生卖猪肉之类的新闻,让长期被压抑的神经在嘲笑中得到释放。   依我看,在这种浮躁的社会风气中要保持冷静。大学的意义在于他给你打开了一片天,让你看的更远,让你知道原来在这个山头之外还有一个更高的山头。并不意味着你已经达到了那个山头,但你有了往上爬的方向,同时他给你聚集了一帮志同道合,以后可以互相扶持的社会单元。所以完全不必短视和急功近利,人生那么长,炫耀是做给别人看的,本事是自己,好像跑马拉松,一时谁跑得快慢不重要,关键是谁跑到了最后。
  • 关于教师的,调侃一下!

    思考2018-6-30评论2241
    关于教师的,调侃一下! ●甄嬛版 今日提到成绩,小主倍感乏力,恐是昨夜梦魇,扰了心神,都是最近差生众多烦闷了些。加上早起后,看了周测成绩,不想那数据难看极了,愈加心烦。若能取消成绩考核,那必是极好的! ●鲁迅版 进了学校,办公桌上有两堆本子,一堆是作业,另一堆也是作业。初夏已经颇热,脊背上却一层又一层冷汗。班主任例会照例是不会少了,优秀班主任排名榜全然没有我的名字。责任似乎并不在我,譬如使惯了刀的,这回要我耍棍,能行么? ●仓央嘉措版 上与不上 课时都在那里 不多不少 批与不批 作业都在那里 不增不减 让我的努力 走进你的四十五分钟里 或者你把四十五分钟 递进我的手心里 默然 焦虑 寂静 哭泣 ●赵忠祥版 全校上下人人心里白茫茫一片,象冰雪笼罩着的阿拉斯加。成绩下滑不是谁能负责的,绝望之中,我们只好紧紧闭上眼睛,象一头频死的海豹,坠入无边的冰冷与黑暗。 ●最炫民族风版 静静的课堂是我的爱,一份份作业慢慢打开。什么样的老师是最呀最无奈,心里绞痛的无法释怀...... ●朱自清版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看着教室里越来越多睡觉的学生,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密密的斜织着,却无从做起。于是忆起《长歌行》里的句子: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却见教室外炽热的眼神,校长要喷火了! ●古龙版 尽管校领导脾气很怪,但各个年级排名手法更是匪夷所思,闻所未闻。只见月末绩效考核,月初教案检查,似乎好兄弟商量好了一般! 新时代教师标准: 上得了课堂,跑得了操场。批得了作业,写得了文章。开得好班会,访得了家长。劝得了情种,管得住上网。解的了忧伤,破得了迷惘。Hold得住多动,控得住轻狂。受得了奇葩,护得住低智商。查得了案件,打得过嚣张。还有一点是,忍得住工资不涨。
  • 社会阶层分九级,你属于哪一级别?

    思考2018-2-229评论23972
    第1级 以在任政治局委员、退休常委为代表。 和2级的区别在于:1级对全国局势有控制能力,2级没有。 ◇第2级 以在任有实权的省部级干部、退休委员、部份大权贵、大富商、大银行家为代表。 和3级的区别在于:2级能影响国家政策,3级不能。 (编程随想注:某些2级的家伙,其实是1级的直系亲属,比如邓、李、江、朱、胡、温等人的老婆或子女) ◇第3级 以一般省部、副省部、特别实权的局级,或是大企业主、一般权贵富商、名牌大学校长、中等银行家为代表。 和4的区别在于:3能够影响一个地区或者行业的发展,4级不能。  3:4级和上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5级没有。 ◇第5级 以小企业主、普通处级副处级或实权科级干部、教授、中等职业经理人、大城市多套房地主、二三线明星、小有名气的医生、律师、工程师等。 和6级的区别在于:5级有自己的事业,6级没有。 ◇第6级 以普通公务员、主流企业职员、高校青年教师、普通自由职业者、一般医生律师、一般工程师、大点的个体户等为主。 名牌大学生、研究生毕业后多在这个层次。 和7级的区别在于:6级有一定的上升空间,7级很难。 4至6级是中国的中层社会,分别是高、中、低端中产阶级。普通人通过努力,最后能够定格在第5级就算是很不错了。 -------------------------------- ◇第7级 以普通企业工人、边缘化的体制内人员、小个体户、城市底层土著、富裕农民之类为代表。 和8级的区别在于:7级能够在大中城市立足,8级不能。 ◇第8级 以血汗工厂工人、普通农民等为代表。 和9级的区别在于:8级能够自食其力,9级不能。 ◇第9级 以大城市底层失业人口、偏远山区农民等为代表。 以城市的基本生活标准要求,这些人在城市基本不能自食其力。 7至9级是中国社会的底层,是草根阶层
  • 驳“能引起教师深思的帖子”

    思考2017-6-30评论2145
    驳“能引起教师深思的帖子” ... {{{> 普通教师是讲得好的老师,优秀教师是启发得好的老师,杰出教师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老师! 普通教师是“监狱里没有我的学生”的老师,优秀教师是“监狱里没有我的学生,重点大学里有我的学生”的老师,杰出教师是“监狱里没有我的学生,重点大学里有我的学生,重要岗位上有我的学生”的老师!   普通教师说:“学生中的最高成绩是我的教学水平!”优秀教师说:“学生的平均成绩是我的教学水平!”杰出教师说:“学生中的最低成绩是我的教学水平!” }}} 读罢帖子,感概万千哪!我们好多教师可能刚好够格做普通教师(包括我自己,虽然和大伙一样,某些地方有一点“优秀教师”、“杰出教师”的影子),还有一些教师连“普通教师”都够不上啊! 我们中有的人一方面在抱怨待遇低下、工作繁重等等等等,另一方面却又不愿提高自身素质,一天天机械重复昨天的故事,真的可悲呀! 为什么我们对教师的要求这么高呢?教师也是人,教学也只是一个职业。为什么不写一些令官员汗颜、令奸商汗颜、令名人汗颜的帖子呢?真无聊。 我认为,对教师,不能过分宣传,实际上老师教学,就是为了养家糊口,难道真是抱着高尚的理想吗?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不去边远山区,拿着一点微薄的仅能满足简单生活需要的工资去教学呢?那里可真是需要教师的。当然这样的教师是有的,险遭都在评最美乡村教师。 但教师仅仅是一个职业,它和清洁工一样平凡。甘于清贫,甘于寂寞是对教师的侮辱,老师也想干一番事业,也想有富足的生活,但是可能吗?教师涨一分钱工资,就被宣传得满世界都知道,官员、企业涨工资,你知道吗? 教师高尚,园丁、工程师等称号,瞎扯,这只是我们尽职尽责,做了应该做的事情,拿了应该拿的报酬,和其他岗位的职工一样按劳取酬。 所以不要再给我们这个行业施加压力了,请大家笔下留情,不要给我们再套上一套枷锁了。
  • 开学季:石家庄二中一位妈妈写给儿子的一封信

    思考2017-1-47评论14220
    孩子,我想对你说 孩子,其实写给你的话在我的博客里写写停停,已经有好些文字了。那天晚上,你和我促膝长谈之后,我就想对你说—— 第一、你要明确你“为什么”要学习?我只想告诉你,就是为了考一所“好大学”。 你的目标不能说不远大,你那天告诉我,你不想做具体的工作,你要做的是对人类有重大贡献,我很钦佩你。有多高的目标才有多高的成就。这一点我不用再说。但是你不要那么虚无。这个目标应该落实到现实就是你必须要努力学习,先考上一所“好大学”才可!!这个“好大学”,最好是清华北大,其次是人大,浙大,南大之类的,最低也应该是985和211之类的大学。否则,你所有的梦都只能是一场梦而已! 因为,好的大学决定了你将来的社会层次。 就如同你那天说我们的,你说:“我终于知道为什么你们挣那么点钱了,因为你们考的是个破学校。”孩子,你说的太正确了。因为我们考的是个破学校,我们只能分到基层做一个小公务员,做着最基础的工作,即使努力毕生,也不太可能当成局长。我们认识的圈子就是那个小县城的。我们毕业的学校决定了我们这一生的路都差不多定型了。现在我们已经工作了20年,再有不到20年,我们就都退休了,这就是我们的人生轨迹。我们只能是在社会的中下层挣扎。一辈子省吃俭用或许也不如人家高管一年的工资。高管们的工资都是百万为单位计的,而我们努力一年工资才4万左右。 以前,我未曾体会这么深刻。2003年5月1日我们高中同学20年聚会,我才体会到:当初,高三一年的懈怠给我的人生造成的差距!!就算你一直对我们嗤之以鼻也好,我当初真没感觉,考上清华北大有多么优秀,因为那个考上清华的刘姨平时和我的成绩是不相上下的,只是她坚持了,我迷茫了。但是,现在,她出入美国就如同我现在开车出入石家庄一样简单。她把儿子生在了美国,她的儿子将来就可以直接在美国读小学,中学,大学,就不用花那么多的钱,而我,将来你出国留学则要准备好百万!她的儿子是美国公民,可以享受美国福利制度带来的一切。就如同在我们国内,北京人享受着北京的诸多福利。这就是我和她的区别!还有在重大当博导的曹姨,他们浏览的都是英文原版网页,她去美国做交流学者就如同我们去市局培训一样简单。她们的这种生活对我来说,却是那么遥远。我现在就算不吃不喝地努力也达不到她们那样的高度了,无论是能力还是财力! 我不希望你等到20年之后再后悔,我希望你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我希望我走过的弯路可以给你一些启迪。我希望我们一起努力地度过你人生中最重要的这个阶段。 还因为,好的大学决定了你未来的成功起点。 环境很重要。你那天晚上也说了,好的中学,28中和40中他们有奥赛班,重点初中才能考到重点高中,重点高中才能考到那些顶尖的大学。你也说了,二中最大的优点就是有多种进入好大学的路子。奥赛,自主招生,再就是高考,但是其他学校只有高考这一条路。你这两次考的都不理想,你心里肯定有压力,怕不够自主招生的名次。孩子,千万不要气馁,没到最后一刻,谁都不能言败! 二中给了你们成功的外在条件,但是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你们自己。这些人,是你将来步入社会以后最宝贵的资源。将来,你只有步入一个名牌大学,你才能知道,那里的教授灌输给你的是什么思想,你才能知道你会拥有什么样的人脉资源。一个人要成功必须依靠他人的互相扶持,优秀人的圈子才能产生创意,才能产生财富,才能产生成功! 俞敏洪因为有北大的那些资源以及校友资源,才创造了新东方的辉煌。就是马云,马划腾、李彦宏等这些电子商务时代的精英,如果他们周围都是卖菜的,擦鞋的,他们能够成功吗? 一个人的力量其实很渺小,要依靠大环境才能成就英雄。孩子,你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了,而我们,也一直也是尽我所能地提供给你这些最好的环境,从县城搬家到省城,尽管让你感觉过的拮据些,但是能够提供的我们已经提供了,剩下的就是你自己锲而不舍的努力了。 更重要的一点,因为,好的大学才能有一份好的工作。你才能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对于我们这样的家庭,你只能先“生存再发展”。你要先考上一个好大学,才能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人类谋幸福之类的话。 我和你爸爸,我们就是最基层的小公务员,你不是“官二代”,更不是“富二代”,你只能是读了一个好大学,才能有一份好工作,你才能够再发展,实现你更远大的抱负。孩子,每次谈起这些,你似乎很鄙视我的观点,因为你目标很远大。但是,你要明白,当你走到社会之后,“求生存或许会挤破所有年轻的梦”,你看看有多少大学生,毕业即失业。 我们单位招聘的临时工都有很多大学生,一个月1300元钱,还托关系找门子进来。 这是生活,很残酷的生活现实。我们单位吴局长的儿子,没考上好大学,现在给人家开出租车呢 。这些都是事实! 一个人的工作环境,你的身份决定你生活的质量。我希望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的东西,就是我们结婚时候的有着几千元欠款的楼顶的房子。后来,我们姐妹三还给你姥姥,姥爷买了房子。我们尽管是最基层的小小公务员,但是各种福利待遇都有,就算是请假不上班也不会扣发一分钱的工资。但你姥爷去年冬天冰地滑倒了,他不挣钱就没有单位会给他工资。你爸爸单位刚刚去世的那个伯伯,如果他是周一到周五死在工作期间,就会有60万左右的各项补助,现在是死在休息日也有20多万的各项补助。但是你姥姥,姥爷将来有一天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去世,国家都不会给他们补助一分钱。 如果我们生病了,有大病统筹,超过1000元以上住院,国家报销大部分,但是,如果是你姥姥,姥爷这样的生病了,就算是现在有了“新农合”,就是农村合作医疗,也需要个人负担大部分,而你姥姥,姥爷能依靠的人只能是我们姐妹三个,国家管不了他们。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我们有很大的关联。这就是身份带来的差别! 以前我也不理解姥姥66岁了,姥爷都70岁了,我们姐妹三个每年都给着他们钱,他们还那么拼命地努力挣钱,扫垃圾,摆烟摊,半夜起来扫槐花,九中开学夜里三点就去校门口占地,以前我不太懂,现在很懂他们了。因为他们没有“安全感“,没有生存的“安全感”,国家对于几亿的农民没有根本性的保障,你姥姥,姥爷最大的保障就是我们三个。他们不想给我们带来负担,所以他们就拼命挣钱!!现在,我只要一想到这些,我就不敢再乱花钱!我们要计算着你上学要花钱,租房要花钱,万一姥娘,姥爷生病要花钱。你爸爸的节俭一点不亚于我,只是他不善于表达而已。 尽管我们只是基层小公务员,但是身份带来的差异已经如此悬殊。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尽管公务员的生存状态不佳的情况下,依然对考公务员趋之若鹜的原因。因为附加的东西很多,这是身份的差异带来的。 你现在确实很鄙薄我们的工作,你曾经问我:“你会什么?”在你的眼里,你渐渐长大,父母的学识已经无法达到你拥有的高度,但是,我期望,你将来能比我们强就可以。你不要撇嘴,你心里在说,放心吧,我肯定你们强。但是,如果你没有一个好大学做基石,你走不好第一步的话,未必你将来能做到“衣食无忧”!!就如同我们单位吴局长的儿子现在给人家开出租车。“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句话你肯定懂得!所以,除了刻苦学习,除了考一个好大学,对于“平民子弟”来说,根本就是无路可走!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一直记得你那年在我最困顿的时候安慰我的话,你说:‘妈妈,不要着急,将来你就是世界首富的妈妈,世界各地都有你的别墅。“,妈妈不求你成世界首富,只求你能够将来有一份好的稳定的工作,能够养活你自己的家,能够想出国旅游出国旅游,想买什么东西不用如我们现在一般拘谨纠结就够了!但是这一切的一切,都必须要你考上一所好大学才可能实现啊! 第二,你如何才能考上一所好大学?除了刻苦,还是刻苦!! 以上说了那么多,只是想梳理清楚你心中的迷茫,告诉你除了考上一所好大学,我们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以下,就是我想告诉你的,只有刻苦、 刻苦,再刻苦,你才可能有机会考上一所好大学。 刻苦,其实就是题海战术,没有任何捷径可走。你开学的时候你考的不好,你说是因为你没有做完作业。其实,高分有高分的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学习上,尤其如此。不要眼高手低,不要看不起任何一道小题,不要想当然地认为我会了,要真正动手去做,去做每一道题目,熟能生巧,你才能走到别人前面去。 从今天,到2015年的6月高考,还仅仅只有280天。2014年9月30天,10月31天,11月30天,12月31天。2015年1月31天,2月28天,3月31天,4月30天,5月31天,6月7天。每一天都算上,只有280天,孩子,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了。衡水中学的三年相当于你们学校的四年,因为他们的每一分钟都用到了学习上。孩子,当我此刻计算还有多少天的时候,我很心慌。我们已经没有多少错了还可以重新修改的机会了。衡中有一句“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破釜沉舟的气魄听起来害怕,其实是真的已经迫在眉睫了啊! 孩子,我说的这一切的一切你或许都懂得。只是偶尔回来想放松片刻,衡水中学是没有网的,孩子们是不可能有时间看一回儿电视的。孩子,这个过程确实很苦,但是如果我们现在不苦,将来会是加倍的苦。 以后,我们互相沟通,我想建议你这剩下的280天,除了每天睡觉8个小时,吃饭2个小时,如果你能够充分利用,一天也有14个小时,所有的时间加在一起只有3920个小时,建议我们把网络断了,我们都不再上网。我不知道你能否做到? 你有什么需要,你都可以说,只要是能够满足,我们会全力以赴。只要能给你提供更好的环境。 还有,以后早晨饭必须吃,这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顿饭,你完全可以省去擦鞋梳头的时间把饭吃了。孩子,我们拼上这一年,即使将来我们依然达不到目标,我们也不后悔了。在妈妈心中,清华并非遥不可及的呀!你如果了解妈妈当年的情况,你就会懂得。孩子,你并非不能啊! 从现在,不能再有片刻的放松了,孩子,我知道你很累。但是看了这些从高三走过的文字《花开不败》《高三祭》、《你凭什么上北大》这些文字,哪个经历过高三的人不累。谁在 高三没有过痛苦的反思和迷茫?!胜利只属于那些始终坚持,锲而不舍的人,你的周围有目标,你奋起直追就是了。 孩子,今天的懈怠就是明日的辛酸,你的心有多高,就应该有多刻苦,走进二中的学生,没有聪明与否的区别,有的只有刻苦与否的差别,孩子,学习是学生的天职,此刻,除了努力刻苦地学习,真的别无选择。通往名牌大学的路,就是用和你一样高的卷子铺出来的啊! 我们做父母的,本来应该很早就和你探讨这些问题,你爸爸工作忙,我又每天奔波在两个城市之间,回到家都快散了,没有和你更好的沟通过,这些是我们的失职。 以后,我们一起努力,孩子,你不会孤独,更不会寂寞。我不会让我高三的迷茫在你身上出现,绝对不会!我们会一起努力,一起!孩子,没有人会永远比你强,也没有几个人能永远站在芸芸众生的塔尖,能坚持下来的才是真正的强者,我们要竭尽全力,才不负此生! 最后,我想说关于爱情。你知道,妈妈一直没有约束过你的感情。我曾经对你说过,如果在这个阶段有一个人和你一起共同经历学习的苦,你的累或许会少一些。如果没有,你更要努力!真正的强者,不是容貌,不是家世,而是你自身的能力。《非诚勿扰》是一档相亲节目,实质上是社会现实的写照。所谓的爱情,也只是你在某个时间段只能选择这样的人而已!比如我和你爸爸。如果我当年考入了一所更好的大学,就算不是清华北大,也是浙大之类的吧,我遇到的人就是另外的人,我遇到的环境就是另外的环境,我是不可能和一个县城里的小公务员结婚的。其实,每个人已经被社会做了估价,你的工作,你的学历,你的家庭背景,等等这些相加,估价几何。你自己如何优秀才能与更优秀的人匹配。比如,郭晶晶和霍启刚,郭如果不是那些金牌加身,她的容貌又如何和豪门相称?!这个社会是很现实的,你只有自己努力,自己优秀,你才能融入更加优秀人的圈子。这个社会,阶层是深刻存在着,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 孩子,千言万语,只希望你能懂得!能够努力!能够全力以赴! 二〇一四年九月一日
  • word的内容被锁定无法编辑和复制怎么办

    思考2017-1-35评论33478
     排除你电脑内的office软件损坏; 2  找设置密码的人要文档保护的密码; 3  如果前两种都没有的话,现在尝试一下以下几种方法:新建一个word,打开这个新建的word文件,再用这个新建的word文件打开被锁定的文档,如图; 4  如果上面这种方法不行,现在试一下第二种方法:将这个被锁定的文件打开另存为web格式,再用“记事本程序”打开这个web文件,具体操作见图; 5  用记事本打开这个“被被锁定的文件”在里面找到 <w:DocumentProtection>Forms</w:DocumentProtection>,在前面输入un改成, <w:unDocumentProtection>Forms</w:unDocumentProtection>,编辑好了后保存退出如图; 6  用word重新打开你编辑保存之后的那个“被锁定的文件”就可以编辑了,如图;
  • 有趣的对话

    思考2016-11-108评论13500
    1 历史老师:你为什么交白卷? 我:我怕我会篡改历史 2 “一整个披萨你要切8块还是12块?” “8块吧,12块我吃不下。” 3 “扪心自问:如果你是别人,你愿意和自己处对象么 ?” “想都不敢想,哪有这种福气。” 4 刘星 : 我郑重的承诺 ! 小雨:我隆重的不信! 5 “要是在古代,姐的颜值能撑起整个青楼!” “你是说你长得像柱子吗?” 6 “用一句话形容你的罩杯?” “随爹。” 7 “对不起,我们可能不太合适。” “放屁!我百搭!” 8 “你怎么一个人逛街啊?” “半个人逛街我怕吓着你!” 9 “小王留起了中分变成了小全。” “小全盘起腿变成了小金。” 10 “地球外面那一层是什么?” “香飘飘奶茶。” 11 “你听过的第一个3D环绕音乐是什么?” “丢手绢” 12 《小学生当街闹分手》 网友:请给90后空巢老人多些关爱。 13 “收到请回复” “复” 14 “你们这些年轻人,就是把钱看得太重了!” “放桌上也不拿东西压,风吹跑了怎么办。” 15 服务员:“很高兴为您服务。” 我:“你高兴的太早了。” 16 老师讲课:“帝国主义者侵略我们,奴役我们,他们要把我们的地瓜分掉!…… ” 我说:“等等,他们为什么要分我们的地瓜?” 17 林志颖说: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 郭德纲说:你TM再不老我就疯了! PS:林志颖和郭德纲是同龄人 18 “在武侠世界中,开一家客栈需要注意什么? ” “墙上贴上字:要打出去打。” 19 “长颈鹿头上那两个小揪揪是干嘛的?” “是鹿由器,动物园的wifi全靠他了。 20 “别人说吃大豆屁多,我吃大豆怎么光打嗝?” “屁迷路了。” 21 巴山楚水凄凉地 responsibility 22 “广播体操太假了,女生做了十几年的扩胸运动一点效果都没有。” “那你看见过跳拉丁舞的男生丁丁被拉长吗。” 23 “你咋不上天,和太阳肩并肩?” “你咋不下水,和王八嘴对嘴?” 24 “为什么求婚是单膝跪地?” “双膝跪地那是上坟。” 25 “世上不会游泳的动物是?” “媳妇和妈。” 26 sunshine组合新歌《我要做你女朋友》 网友:我拒绝 27 “说一句很有内涵的诗句?” "一懒众衫小。" 28 “如果被车撞飞10米远爬起来之后说什么最帅?” “下一辆。” 29 "我问电风扇我丑么?然后电风扇摇了一夜的头,顿时感觉好多了。" "别听电风扇的,它都是吹的。" 30 “北方人对南方的概念是什么? ” “湿和远方。” 31 “做题的时候要多想想出题者的意图。” “他想我死。” 32 “如果蚊子听懂人话,你最想跟它说什么?” “吸我血可以,但是不要整天在我耳边逼逼。” 33 楼下卖拖鞋的大妈真是个冷艳的女子。 “拖鞋多少钱一双?” “二十。” “十块卖不? ” “行啊,你要左脚还是右脚。” 34 “妈,我是你的什么?” “妈的智障。” 35 “为什么挑食的总是小孩子,大人就不挑食?” “因为他们买的都是自己喜欢的。” 36 朋友发了一条朋友圈:这鬼天气 ,热成狗了。 我:终于现出原形了。 37 “哥们,看看我的头像牛吗?” “像” 38 “都是一个老师教的,你看看别人怎么就考得那么好?” “因为不是一个父母生的。”收起
  • 很多人的悲伤,不是自己失去了,而是别人得到了!

    思考2016-10-205评论13510
    写在前面: 很多人的悲伤,不是自己失去了,而是别人得到了! 古时有一个大财主,吃斋念佛多年,50岁方得一子,视为掌上明珠。 儿子渐大,财主发现儿子只会笑,不会哭。财主想尽各种办法,夺他东西,不哭;骂他,不哭;打他,不哭。正无可奈何之际,适逢一云游高僧前来化缘,财主遂求其为儿子诊治。 仆人把孩子抱来。孩子不认生,冲高僧嘻嘻直笑。财主上前,咬咬牙狠狠地打了孩子屁股一下,孩子皱皱眉头,随即平静,一声不哭。 财主冲高僧一摊手:“高僧,这孩子是不是智力有问题?” 高僧不说话,顺手从果盘里拿出一根香蕉和一串葡萄,在小孩儿面前一晃。 小孩儿想了想,伸手接过了葡萄,并微微一笑。 财主在一边解释:“儿子从小就不吃香蕉。” 高僧点点头:“知取舍,智力没有问题。” 财主伸手拿走了盘子中的香蕉,孩子愣了一下,不悲亦不哭。 “您看,失去却不悲不哭,不会是前世高僧转世吧?我这万贯家财还指望他继承呢,我可不想让他出家。您给想想办法吧。” 高僧沉思片刻,端起桌上果盘,说:“跟我来!” 一行人走出财主家的大门,恰逢三个小孩儿在门前玩耍。高僧瞅瞅小孩儿,再瞅瞅果盘,果盘里恰巧还有三根香蕉一串葡萄。于是高僧伸手把孩子招呼到身边,分给每人一根香蕉。三个小孩儿接过来,兴高采烈地剥开就吃。 这时,财主的儿子忽然伸手指着香蕉,大声叫起来。财主赶紧拿过葡萄哄儿子:“那是你最不爱吃的香蕉,这是你最喜欢吃的葡萄!” 财主的儿子夺过葡萄,气急败坏地扔到地上,仍是伸手要香蕉。三个孩子很快吃完,拿着香蕉皮得意地冲财主儿子笑。 “哇!”财主的儿子忽然号啕大哭,把财主和仆人都吓了一跳。 财主欣喜之余喃喃不解:“他平时一口香蕉也不吃,今天怎么会为香蕉哭了呢?” 高僧说:“许多人的悲伤,不是因为自己失去了,而是因为别人得到了。”
  • 必须知道的生活礼仪与处世之道

    思考2016-10-132评论13380
    关于动作 1、给人递水递饭递茶递酒一定要用双手。 2、帮别人倒茶倒水之后,壶嘴不要对着别人。 3、别人给你倒水时,不要干看着,要用手扶扶,以示礼貌。 4、洗了手不要随便甩手,水会甩到人家身上很不礼貌。 5、递刀具给别人要记得递刀柄那一端,不要刀尖朝向别人。 6、坐椅子不要翘起来。坐下来后不要抖腿。 7、走路手不要插在口袋里,手插在口袋里给人一种痞子的感觉。 8、别人睡觉的时候,尽量放低走路、做事或说话的音量。 9、擦桌子的时候要往自己的方向抹。 10、不随地吐痰扔东西,如果没有垃圾箱,就拎回家扔垃圾筒里。 11、别人打屁的时候不能嫌恶地躲开或者拿手扇,假装若无其事就好。 12、捡东西或者穿鞋时候要蹲下去,不要弯腰撅屁股---尤其是女孩子。 13、有人盯着你看的时候不要直视对方,假装没注意到。   关于就餐 1、吃饭就餐时,应让女生先就坐。 2、吃饭要端碗,不要在盘子里挑拣 不要拿筷子敲碗。 3、吃饭的时候嘴巴尽量不要发出吧唧的声音。 4、吃饭时候不要不停的夹菜吃,应当把菜夹到碗里面,再慢慢吃。 5、吃饭不要靠在桌子上或用一只手,应该离开桌子一点距离双手都轻放在桌面上,但不能趴在桌子上。 6、吃完饭退席时说:“我吃完了,你们慢用。” 7、盛饭或端茶给别人时,假如中间隔了人,不要从别人眼前经过递,而要从别人后面绕过递。 8、到朋友家吃完饭,要主动帮忙洗碗和清理桌子。 9、在酒桌上与别人碰杯,自己的杯子一定要低于对方的,特别对方是长辈或领导,敬酒的时候要站起来,以示恭谨。 10、倒酒倒满,斟茶斟半。倒红酒,一定要少于杯子的一半,三分之一左右。 11、饭局上,每上一道菜,让领导和长辈先动筷,或是主动将菜转动到他们眼前。 12、夹菜时,若别人先夹,且你所要夹的菜在别人的手的另一侧,就应当等别人先夹好,而不是 从下方或上方直接穿过。 13、同窗或朋友请吃饭,一定要再约时间回请别人。 关于说话 1、说话时请和他人间隔一定距离,不要贴着别人。 2、不要揭别人的短处。 3、说话多用“您”“请问”这样的敬词,多用“麻烦您”“打搅了”“实在很负疚”之类表示歉意的词,多用“好吗”“行不行”“您感到呢”等等探听语气的词。 3、别人讲话时不能打断,哪怕不同意别人的观点也要先听完别人的看法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4、别人批驳你的时候,即使他是错的,也不要先辨驳,等大家都安静下来再说明。 5、听别人说话的时候,眼神不要游移,这样显得很没礼貌,要看着别人的眼睛。 6、别人对你说话,你最少要能接话,不要人家说了上句,你没了下句,或者一味的说着啊啊啊,是是是。 7、 如果你问别人话,别人不答复你,不要厚着脸皮不停的问。 8、不要跟同事议论上司或其他同事的是非,你的无心之言很可能成为别人打击你的证据。 9、出门访问别人或者到别人家做客。主人送你时,一定要说:“请留步,不用送了”。 10、正在和众人谈论事情的时候,电话响了,要告知同事:“对不起,你们先谈,我接个电话。”不能不管不顾,直接就接听电话。 11、打电话接电话第一句话一定要是“喂,您好”;挂电话的时候,对方如果是长辈,或者你的上 司,那么就等对方先挂了你再挂。如果你自己就是长辈或上司,那就主动先挂电话,别让电话那边的人等。 关于风度 1、男女一起走路时(靠右行),要让女生走在自己右边(也就是靠里边),因为右边(里边)比较 安全。 2、男女生乘电梯时,女生先进,男生要挡着门;出电梯时男生要先出,挡着门,或是先一步按 住电梯开门键,让女士先行。 3、男女打开某个房间或会议室时,男生要先行,先开门。 4、男女一起时,若女生领着电脑或重物时,男生要主动示意帮忙拎。 5、打的时,若是自己拦的车,不能自己抢着坐后排,要坐前排(一般都是坐前排的付钱)。   关于钱 1、女人一辈子不能手心朝上向男人要钱花。 2、钱不是靠攒的,会花才会赚。 3、女生,和男孩子出去要自己买单。 4、只有错买,没有错卖。不要只顾着贪小廉价。 5、不要贪小廉价也不要贪财,更不要浪费,钱再多也有花完的时候。 6、节俭是好的,但不要吝啬。 7、待客要大方,持家要 “小气”。   关于养生 1、心境不好,再好的护肤品和化装品也补救不了皮肤。 2、睡眠不好,会使人说话语无伦次,反映迟钝,黑眼圈突出。 3、从外面回来如果家里做好了热饭,不能马上就去吃,要把温度适应一下,最好喝口温水热热牙, 这样可以防止你老年牙疼,掉牙早。 4、不管什么条件下,细心刷牙,尤其是晚上。 5、早上一定要吃早餐,没有早餐喝杯水也必定要。       关于礼貌 1、有礼貌应当是对所有人,无论是上司,长辈,餐馆服务员或是路边捡垃圾的老者。 2、公共场所,手机铃声、信息提醒声调的轻声一些,最好是震动。讲电话时不要兴高采烈,手舞  足蹈,音量很大,损坏了四周的安静,让别人都不得不注意到你,那是很失礼的。 3、不要插队。你争夺到的,只是等候的那几秒。可是你失往的,却是别人对你素质的确定。(假 如实在有急事,向排在你前面的人阐明情形。这时候,大多数人会自动让你站到第一位。)   关于进门出门 1、碰到那种往里往外都能开的门,拉而不是推。 2、屋里有人的时候,出门要轻手关门。 3、去别人家里,不要坐在人家的床上。 4、晴带雨伞,饱带干粮---未雨绸缪总是好的。 5、最后一个进门要记得随手关门。 6、送人走要说:“慢走。” 7、晚上从朋友家回来,到家后一定要告知朋友,你到家了。不管人家关不关怀这是礼貌. 如果有朋友晚上回家,发一个短信问有没有到家。 8、弹簧门,如果身后有人应自动把门扶好,防止门弹回拍到别人。别人为自己开门必定要说谢谢。 9、第一个进电梯时,要摁住按纽,等后面的人都进来。出来时,假如你是下级、是晚辈,如果时间不太急,就等别人出去后你再出。     关于交往 1、别人把她很心爱的或者很昂贵的东西送你时,最好不要接收。君子之交淡如水,有时,物资会 损坏了可贵的友谊。 2、当别人向你寻求帮助而你帮不上忙时,你为了表达歉意可以这样说“你上网查一下。那上面说   不定有...”,永远不要生硬地用一个“不”来谢绝别人,那样会显得你特别冷淡、狂妄。 3、当有人向你探听你们的学校时或者一个新员工向你讯问你的单位时,即使你很讨厌这个处所,最好也客观地评价它,不要带自己的主观成见,把它描写地跟“地狱”一样恐怖。在学校没什么,到了社会上各种关系非常奥妙,你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飘到领导耳朵里。 4、吸烟的朋友在递烟给别人的时候,要递两根。接别人烟时,要接靠近自己的那根。别人给点火时,要双手拢上往,点好后轻碰对方手表现已经点好。打火机不要持续给三个人点火,必须点第三个人时,请熄灭后再打着点。 5、借钱的时候,心里要有个底,就是要想着这个钱是回不来的。所以借出去的钱永远要在自己 能蒙受的损失范畴之内。可以蒙受的数字以内,即使回不来,也是心里早筹备好的。自己不 能蒙受损失的数目,就不能借。 6、最好的朋友之间,除非他穷的吃不了饭了,否则最好不要有经济往来。很多宝贵的友情都败 坏在钱上。 7、被领导训斥的时候,不要低头,要直视领导,表现接收批驳,领导的火就会慢慢消退,否则领导会火  上加油。(这一条有些人不一定认同,可供参考)   关于自我修养 1、这个世界不信任眼泪。遇见问题哭泣解决不了问题,只会显示你的懦弱。 2、不要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真实想法,要笑在人前笑,要哭一个人躲起来哭。 3、你是无价之宝。不要小看自己。 4、与其花空心思留住男人,不如让男人花空心思留住自己。 5、有时候孤独是正常的,不要惧怕,要自己调解,能忍受孤独的人才是成大事者。 6、多看书对心灵有益,你会看到一个更辽阔的世界。 7、要对自己的行动负责,不要怨天由人。在做之前要想想应不应当,出了事要学会自己解决。 8、是你去适应社会,不是社会来适应你。 9、不重要的小事上不要琐屑计较,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10、人穷志不短。 11、自己有本领才是真的本领。要活到老学到老。 12、学会温顺,学会凝听。 13、把拳头收回来是为了更有力的回击。 14、人活在这个世上,首先要学会一个“忍”字。 15、一次不忠 百次不容。 16、不要寻求笑到最后,要看看谁最后笑。 17、少说别人是非,把自己管牢。 18、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19、说道就一定要做到。做不到的就不要许诺。 20、出门在外能忍则忍,退一步海阔天空。 21、做事情要适可而止,无论是狂吃爱好的食品还是闹性格,耍脾气。 22、生活中会遇见各式各样的人,你不可能与每个人都合拍,但是有一点是四海皆准的:你如何看待别人,别人也会如何看待你。 23、任何时候对任何人不要轻易告知对方你的机密。 24、学无尽头,不仅仅是学书本知识,更要学会怎么待人处事,社会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 25、工作上的事情,做好了是你的天职,做的不好就是你渎职。 26、有真正的朋友,但不知你有没有福气碰到。不管有没有碰到,都不要否定它。不要算计别人, 尤其不要算计自己爱好的人。对自己喜爱的人,不要应用手腕去得到。 27、最英勇的事情是认清了生活的本相之后依旧热爱生涯。不要惧怕诈骗,但要知道世界上存在诱骗。 28、君子可寓意于物,但不可留心于物。 29、简略的事情复杂做,复杂的事情简略做。(仔细体会) 30、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天上不会掉馅饼。 31、要想人前权贵,必先人后受罪。 32、伸手不打笑面人。
  • 监考感想

    思考2016-6-30评论2125
    监考感想 ... 各学校都会举行期中期末等考试,相信许多老师都有监考任务,有的两天,有的甚至三天,加起来,监考的总时间大约400分钟左右。 在监考的过程中,有一些感想,现与大家共享。 监考老师要有足够的耐性,这点应该与庙中久坐的老和尚相似。既然是监督学生考试,所以必须久坐,在考试时间内(比如语文,两个半小时)不能有上厕所、吸烟等离开考场的行为,也不能与同时监考的老师聊天,影响考生答题,也不能总在学生面前走动,以免影响考生思维。所以,没有足够的耐性是不容易度过这段时间的。 监考老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既然是监督学生考试,就不能让学生有作弊行为。一般的监考是发现作弊行为,立刻抓住作弊考生。但是根据现在的教育精神,应该治病于未病,所以监考也应该在考生作弊之前就得发现考生作弊的倾向,及时制止,避免考生因此而受到处分。这样,监考就需要具有一副火眼金睛,不断地去搜索情况,不断地去制止可能要发生的作弊。 监考老师要有足够的精力。在几天内连续不断的搜索作弊行为或可能要发生的作弊行为,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充沛的精力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一旦有作弊而没有被监考发现制止,而是被场外非监考人员发现,那么监考老师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所以这几天监考老师就得吃好、休息好、保证自己的眼睛不疲劳,思维不迟钝。 监考老师还得兼任心理学家的角色。既然是治病于未病,那么,监考老师就得从各种情况中找出蛛丝马迹,经过分析整理,得出该考生是否存在作弊倾向或正在进行的作弊行为,从而做出相应的动作。 综上所述,监考的工作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随便一个人做到考场,或许能发卷收卷,但是做好监考工作就需要有文化基础、体力基础、智力基础等各方面的要求,所以将之成为神仙的工作,但并不是说此工作象神仙般惬意,而是对监考老师有神仙般的要求。
  • 《史记 王宝强列传》

    思考2016-4-250评论13317
    《史记 王宝强列传》 王宝强者,冀中刑台氏人也。少聪颖,有辩才,善插科打诨,其志弗于课堂。稍长,顽劣见起,及八岁,入少林。寒暑数载,功成,思下山仗剑悠游,乃辞。经年浑迹于莽间。 辛卯春,礼部伶角班筹剧《士兵突击》,发榜纳贤。宝强冒然往,喜折头魁。及该剧广播,宝强声名日隆。其后《顺溜》、《泰囧》等红遍大江南北,宝强风头无两。旌旗招摇,感气场于里巷;人声鼎沸,叹声薄于昊天。 及乙未,宝强粉丝堵于王府,掷果而盈车。有曰马蓉者,几经展转,求签名于绢绡。此女颇丰腴,明眸含情,秋波频送。宝强喜之,不多日,妻之。 日前,宝強忙于演事,其佣官与马蓉相沆瀣,成苟且。既发,姻缘了之。 时人慨然:常在河边走,焉得不湿鞋。时欤?命欤? 又有异史氏曰:宝强声名鹊起,善骑而不善相之。一日进马场,见一马搔首弄姿,宝强问:何如?马倌答:此马蓉 易劈腿。宝强不甚明了,跨马,弗顾。多年后宝强忆马倌语,翻然悟之,时人唏嘘。 ———《史记 王宝列传》
  • 每一天幸福就好

    思考2016-2-51评论14613
    有一天, 我去世了, 恨我的人, 翩翩起舞, 爱我的人, 眼泪如露。 第二天, 我的尸体头朝西埋在地下深处, 恨我的人, 看着我的坟墓, 一脸笑意, 爱我的人, 不敢回头看那么一眼。 一年后, 我的尸骨已经腐烂, 我的坟堆雨打风吹, 恨我的人, 偶尔在茶余饭后提到我时, 仍然一脸恼怒, 爱我的人, 夜深人静时, 无声的眼泪向谁哭诉。 十年后, 我没有了尸体, 只剩一些残骨。 恨我的人, 只隐约记得我的名字, 已经忘了我的面目, 爱我至深的人啊, 想起我时, 有短暂的沉默, 生活把一切都渐渐模糊。 几十年后, 我的坟堆雨打风吹去, 唯有一片荒芜,恨我的人, 把我遗忘, 爱我至深的人, 也跟着进入了坟墓。 对这个世界来说, 我彻底变成了虚无。 我奋斗一生, 带不走一草一木。 我一生执着, 带不走一分虚荣爱慕。 今生, 无论贵贱贫富, 总有一天都要走到这最后一步。 到了后世, 霍然回首, 我的这一生, 形同虚度! 我想痛哭, 却发不出一点声音, 我想忏悔, 却已迟暮! 用心去生活, 别以他人的眼光为尺度。 爱恨情仇其实都只是对自身活着的, 每一天幸福就好。 珍惜内心最想要珍惜的, 三千繁华, 弹指刹那, 百年之后, 不过一捧黄沙 。:
  • 放开二胎

    思考2015-10-311评论27002
    羊月薪5000元,打算用20万建窝。 但狼说私建违章,只能向狐狸买。 狐狸用20万孝敬狼取得开发权,再用50万向狼买地。 然后花10万把窝盖好,向羊要价200万。 熊借200万给羊,连本带利350万20年还清。 狼、熊、狐狸都挣钱,只有羊亏,连崽也不敢生了。 羊越来越少了~ 狼觉得这样下去大家没肉吃,于是宣布羊可以再生一个。 
  • 高频铃声,超过25岁听不见的声音,测测你的耳朵是否年轻

    思考2015-10-152评论29941
    前几天看到这个所谓的“高频铃声”,真新奇,原理是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耳朵逐渐老化,导致可能无法听到一些声音,而高频蚊子铃声就是很高频的声音,这种声音可能只有小孩能听到 百科:“无音铃声”最早产生于欧美国家,在学生中非常流行。“无音铃声”利用的是最基本的声学原理。一般来说,人耳能听到的声音范围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可分为高频、中频、低频三个频带。所以,当把手机铃声设为17000赫兹的高频声音后,之所以有的人能听到而有的人听不到,是因为人耳的灵敏性有所不同。当人年龄越来越大时,耳朵对高频音就会越来越迟钝,甚至完全听不到。 相反,如果有的青少年长期受到噪音的影响,例如经常在听mp3的时候把声音调得特别大,使听力受到损害,那么,他们有可能也听不到这种高频音。平时人们用于交流的声音大都处在200赫兹到8000赫兹的范围之内,这种高于8000赫兹的高频音我们在生活中是不经常能听到的,所以即便听不到对日常生活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很多如今的小孩把这个东西当作上课的铃声,这样就能让自己听见,而老师不能听到,很神奇,但是也有一定的害处: 高频铃声逼近人类听力的极限,不宜经常听,人的脑细胞对高音频率很敏感,长期听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特别是年轻人,经常听随身听就对听力有害了,如果再经常使用“无音铃声”,会对听力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所以博主提供几个高频铃声,大家听听试试,看你的听力极限在那个HZ点上: 下载地址:高频铃声.rar
  • 2015年度优秀小说获得特等奖的是短篇小说《来》

    思考2015-9-241评论20230
     2015年度优秀小说获得特等奖的是短篇小说《来》,全文如下:  《来》  夜黑风高,荒郊野岭,小木屋里。  男:“来了?” 女:“来了。”  男:“来?” 女:“来!”  男:“来了么?” 女:“还没来! ” 男:“还没来?” 女:“来了!”  女:“还来不?” 男:“不来了,来不了了。”  获奖理由:文字通俗简练,信息量却丰满厚实,充分体现了中国语言的精深奥妙!......
  • 花心男出轨时而发生,婚后女人咋管丈夫

    思考2015-9-92评论15482
            男人花心,这应该是世人共知的事实。问题是,男人打死也不会承认自己就是花心的那种,这多少会令女人们感到不安。而生活中一个可怕的现实是,男人婚后因花心出轨的故事是不绝于耳,时常发生在我们的周围。甚至一些花心的男人还忘掉自己婚姻的本性和责任,做出一些违背道德的事情。这确实难坏了婚后的女人,是该暴跳如雷地愤怒抗争,还是该淡定自若地和平相处?看来,这就是男女之间的一场爱情博弈。那么,对于花心的男人,女人应该怎么去对付呢?         给足男人面子,让男人有花心没色胆:众所周知,男人要尊严,更要面子。婚姻生活中,假如女人不管遇到什么事,总是唠叨不停地指责他或逼他按你的想法去做,会让男人自尊心受损。这样做的结果,只能让他带着“花心”渐行渐远。其实,男人没女人想象的那样复杂,很多的时候,女人只要给他面子,男人大多会敬畏这个女人。当男人揣着花心想外出时,女人友善提醒:当心身体,记得归家!言下之意,不是我不知道,是我不想闹。营造出“由他做主”的氛围,会让他有色心没色胆。         学会善解人意,让花心男把色心藏起:男人花心出轨,有时就如同吸毒的瘾君子,想要戒掉没那么容易。当男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犹豫不决,想“戒毒”的时候,依然会受到美色的影响,这时,女人应该善解人意和他深刻的沟通和交流,用优雅的姿态帮他除掉干扰,让他把色心藏起。千万不能贸然之下选择大吵大闹,用报复的心里选择出轨去寻找属于自己所谓的幸福。其实,有时男人花心也是一种自卑的表现,只要女人稍加方法引导让他把色心藏起,是完全可以摆脱的。         用温柔来感化,让花心的男人良心发现:对于婚后的男人出轨来说,很多的时候,一定是想找一个与妻子性格不一样的女人。他们花心出轨,往往是下意识的想找一个和自己的老婆不相一样的人,图的就是一个新鲜,玩的就是一个心跳。你无需怀疑,男人就是这样,他要的就是在婚姻之外的调剂和补充。因此,作为女人就要掂量一下自己,尽量满足男人的喜好,自己做一些妥协。最好是用自己的体贴温柔来感化他,用自己的大度来提醒他,让他良心发现,转身回头。          做他的红颜知己,让花心男人的色心不外溢:有人说男人花心是英雄本色,其实,是说男人的一生都在追求爱情,追求刺激。不管他的婚姻生活是否美满,男人都一直会在寻找那个红颜知己。于是,男人的天性中的“花心”总想蠢蠢欲动。老实说,这是男人心里挥之不去的“红颜情结”,是男人一辈子都在寻找的那个懂得自己的好女人。因此,从女人的角度来看,妻子就应该转变一下角色,注意改变和提升自己,做他的红颜,做他的知己,让他为你的改变而改变,从而让他的色心不外溢。         当然,女人婚后对付花心男人的办法很多。说直白点,社会上的女人有多少,对男人的诱惑就有多少。其实,女人婚后对付花心男人也就是一场爱情的博弈!谁能驾驭爱情的游戏规则,谁就能成为爱情的赢家。只是古月觉得,男人花心出轨之后,女人首先想的不应该是怎么把男人拖回来,而应该思考男人为什么会出轨。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症下药,让自己变得更完美,让男人因你的完美而改变,到时候男人不用你去拖,他也能自己找到回家的路。
  • 如何理解四唯(4唯)空间

    思考2015-9-52评论18166
         我们生活在一个3维的空间之中。我们用长、宽、高三个量可以描述一切我们已知的世界万物。先不说四维时空(把时间当做第四维),如果探讨比我们三维更高一级的维度——四维,那会是什么样的世界?我们很难想象。如一个科学家所说的,描述四维空间就像向盲人描述什么是红色一样的困难和不可能。可以用类比的方法去瞥见四维空间。我们知道,点移动可成线,线移动可成面,面移动可成体。这样,一个几何奇点变成一维,再到二维、三维。假设有一平面国。在这个平面国中,一切都是二维的。如下图所示的那样:         这时处在三维世界的我们用铅笔在一个平面国人周围画一个圈,他会很困惑无论走到哪都不能摆脱这个圈。实际上对于他们来说二维就是一切,一切他们所能看到和理解的,他们不知如何“向上”。此时,我们用手将平面国人“拉起”,他就瞬间摆脱了那个圈,同时在平面国的其他人又惊奇的发现这个圈中的人突然消失了。我们帮助那个平面国人增加了一个维度,立刻就像变魔术一样,它拥有了“不可思议的力量”。更不可思议的是,因为平面国人只有二维空间,所以他们不能翻身,当我们把平面国人拉到三维空间中将他翻个身再放回平面国中,那么他会在一次体检中意外得知自己的心脏从左边变到了右边,实际一切都翻转了,但是一切又都很正常。          试想一下,如果从四维空间伸出一只“手”将我们“拖”入那里,这会发生什么?必然的是,我们也会在我们的世界中突然消失,如果我们在四维空间中“翻身”回来后,心脏也跑到了另一边。如果有人能够掌握这个空间的转换那是十分令人不安的。如穿墙术、大变活人等成为可能。但是如何进入第四维呢,现在还没有办法,这点让人很放心。        再看一个例子,如下图:        我们将一个立方体盒子展开,可以被看成是六个正方形的十字排列。在平面国的人看到了六个正方形,对他们来说,这很平常。但这时,一个三维空间的人将这六个正方形折起,变成了一个立方体,此时,平面国人又惊呆了,刚刚明明看到六个正方形,怎么突然就变成只剩一个了呢?实际他们看到的是立方体的底面或者说是立方体的截面。         试想一下,如果在四维空间中,有一个超立方体,将它展开,在三维空间的我们看到了一个由八个立方体组成的立体十字,如下所示:          这时,一个四维空间的人将这个展开的体以一种我们无法想象的方式折成了一个超立方体。我们会忽然发觉,刚刚的八个立方体组合现在只剩一个了。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是四维空间的“底面”或者截面。我们以这样一种方法来瞥见第四维,但事实是我们根本看不到四维空间。          高维空间的作用:   在这个世界中存在着更多的高维空间。科学家们认为,在宇宙大爆炸时,维度分开,一个四维的宇宙和六维宇宙同时分离出来,我们现在居住的四维时空在不断地扩大,这也是符合宇宙膨胀论的,而另一个我们的孪生宇宙则不断地坍缩,以至于小到普朗克长度,我们根本无法观测到。       爱因斯坦一直追求物理学的统一理论,就是能将所有已知自然力用一个表达式写出。爱因斯坦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要归功于将维度的提高——增加时间维。但是到了晚年,似乎忘记了高维空间的作用,统一理论也离他远去。但近几十年来,量子物理和超弦理论重新将高维空间纳入,发挥其作用,这的确可以将电磁力、强核力、弱核力以及引力归纳到一个统一的场中来考虑,但目前还缺少一个绝顶聪明的人来给出正确的有限解,也就是说我们的数学还没有发展到支撑此理论的时候。        高维空间的作用当然不只是得出高级的物理理论,它也能让我们的时空旅行变得可能。下次会写些关于时空扭曲和“蛀洞”的文章,在那里可以看到我们将会是怎样进行时空之旅的。   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相信眼睛所看到的,那些不能被观测到的且仅仅是理论阶段的物理理论不会被大众所承认。但事实是它们的存在是很可能的,也是人类通往遥远未来所必须认识和掌握的。
  • 32-47岁,黄金15年,你需要做的10件事

    思考2015-5-221评论25675
    32-47岁,黄金15年,你需要做的10件事 人的一生,从三十而立迈向四十不惑的一段路上会有很多新的感悟,不管怎样,这十门功课是少不了的。70、80后共勉! 1 、学会放手 这个年龄已经不允许你不成熟,当你无力把握命运中的某种爱,某种缘,某种现实,学会放手。给自己身心一个全新的开始,只要信心在,勇气就在;努力在,成功就在。 2 、储蓄友谊 真挚的友谊是人生最温暖的一件外套。它是靠你的人品和性情打造的,在这个年龄一定要好好地珍惜它,用心去储存。 3 、播种善良 一定要极尽自己所能及之事,让那些比你苦、比你难的人感受到这世上的阳光和美丽。这样的善良常常是播种,不意间,就会开出最美丽的人性之花来。 4 、懂得音乐 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它会洗涤你的身心。会打开你的记忆和想象,全心地投入,更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宁静。它是日子中的味精,点点滴滴中让我们的生活有了滋味。 5、避开两种苦 尘间有两苦,一是得不到之苦,二是钟情之苦。在你付诸努力的前提下,所有的、想得到的都当作一场赌。胜之坦然;败之淡然。好在这年龄还具有一定的资本,我们可以卷土重来。世间最苦是钟情,如果在这时候还有这样的情愫,一定要象打扫灰尘一样,把它从心屋里清出去。 6 、学会承受 有些事情需要无声无息地忘记,经过一次,就长一次智慧;有些苦痛和烦恼需要默默地去承受;历炼一次;丰富一次。 7 、保留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一定要时时保留,它不仅让你怜惜一沙一石、一草一枝,还会让你淡漠某种无形的压力,平抚你的欲望和争斗,更多的时候,有一些幸福的感觉也往往来自于此。 8 、热爱工作 尽管它决没有喝茶、聊天儿那样惬意,但它检验着我们的智慧和能力,是我们体现价值和成就所必备一种内容。一定要全心爱它,它让你大半生有事做、有饭吃。 9 、善于学习 读书和学习都是在和智慧聊天,它不仅保证你的记忆力、感悟力。你的有些思想来源于此,有些见解来源于此。并且还能医愚,还会长久地保持你的个性魅力,这是练瑜珈做美容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何乐而不为。 10 、享受运动 很多人认为自己胖、自己丑 … 于是,就有人拚命地节食减肥、手术美容。你的大部分时间与其就浪费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如去享受运动、享受自然。 你的体重就不会因懒惰而上涨,你的容貌也不会因岁月而减少生动。那么你就在某种程度上保存住了你的青春,你的快乐,你的健康。 等老了,和心爱的人一起, 找一个小镇,安静的住下,早上在巷口看太阳,晚上拄着拐棍敲夕阳… 世间的感情莫过于两种: 一种是相濡以沫,却厌倦到终老;另一种是相忘于江湖,却怀念到哭泣。 离开一个地方,风景就不再属于你; 错过一个人,那人便再与你无关。 人生就是这样,牵挂着、烦恼着、自由着、限制着;走出一段路程,回头一望,却也生动着、美丽着; 有着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 有着你喜欢的事和需要你做的事, 有着牵挂你的人和你牵挂着的人; 人这一辈子是短暂的,所以要让自己健康着、开心着、幸福着,偶尔还要醉着。
  • 为什么很多人工作都不开心?

    思考2014-9-180评论1191
    为什么很多人工作都不开心? ... 那些经常不开心的上班族   有很多人都和我抱怨过他们的工作,不光是网络上的读者,还有身边的朋友。他们不解,为什么我做工作,大部分时候都是开开心心,嘻嘻哈哈的,而他们在下班后,大都愁云不解,有时甚至会在饭桌上念叨半天自己受的委屈。   我捧着头,听他们说完自己的苦楚后,问他们:那既然不开心,为什么不辞职呢?   他们瞥我:你以为现在找份工作那么容易啊?我每天要吃要喝啊。   我问他们:你找不到比这份工作还要好的工作了吗,你就对自己那么没信心吗?   他们驳斥我:你不知道啊,这份工作有四险一金,每年年终奖有多少钱,我们公司的资历是怎样怎样的牛逼,而且我已经干了几年了,要重新开始,我舍不得。   我说:那就忍受着,既然觉得有可取之处,就不要多抱怨。   可他们又会这样告诉我:可你不知道老板多奇葩啊,天天在公司像螺旋机一样背着手转来转去,盯着谁没干活,那脸阴得水都能拧出来;同事也好奇葩,该自己干的工作都安排给我做;我的上司也是个奇葩,除了训人一点能力都没有,一看就是抱老板大腿爬上去的,说实话,干得都没我好。   我问他们:那他为什么能做你的上司呢?   他们摊手:我也不知道。   我笑着给他们夹菜:不要只看到别人的缺点,既然别人能站到这个位置上,一定有可取之处。   我是个在生活里经常发问的人,一般别人咨询我,我都不会直接给出答案,而是不留情地抛出利害,先叫他对自己的生活和为人处世做一番自省。很多的人,我见到太多太多这样的人了,他们是很矛盾的人,鱼和熊掌都想兼得。他们觉得某份工作戕害自己,却又食之如鸡肋,就像抱着一个过大过小的泳圈,明明已快被一份工作整成抑郁症了,却还要找出数种理由来继续忍受,想游过这条漫长的河。   我不懂这些人是怎么想的,但他们灰暗的脸孔一定告诉外人了,明天他们也不会开心。   中国的标签意识   在中国的传统意识里,找一份工作就和嫁一个婆家一样,讲究个从一而终。中国人怕变,虽然老话说“人挪活,树挪死”,但因为竞争压力和外界舆论,他们害怕自己过频的换工作,会被人指责没责任心。中国人图一个稳定,如胡适在《不朽》一书里写的,信奉“名教”。他们找工作,喜欢找大公司、500 强、铁饭碗。他们 20 岁就开始着急地为 50 岁的养老做准备,他们很害怕自己的一个不谨慎,就会沦落到“喝西北风”,他们是永远活在未来,也担忧未来的人。   但他们很少能抓住当下,审读下自己的内心需求。   我有次和一帮好朋友讨论,我们都是在外人眼里看来,活得比较洒脱的人,说辞职就辞职,说分手就分手,说干活就牟足了脑袋,扒着茅坑也能借雪读书的人。我们都信奉着“人生苦短,必须性感”、“对自己所做的事儿和后果一一买单”的准则。比如我有个好哥们,在拉萨开了个客栈,有天忽然就提着冲浪板跑到海南冲浪去了,之后觉得不过瘾,又踏上摩托到印度喂猴子去了。还有哥们,拿着年薪 20 万的高薪,忽然就辞职跑山区支教去了,给我们传照片,天天穿了个破军大衣,斜戴着皮帽子,撅着屁股,脸上都是山区晒出的高原红,蹲火炉旁煨土豆吃,膝边围着一群黑兮兮,笑出一口白牙的农村孩子。我们都不是很有钱,我们也常过得忐忑崎岖,但若总结到自己的江湖人生,包括打工仔岁月,都还算穷乐呵。   我们聊天,就聊到这事儿,人活着,包括工作,是为了啥?编剧哥们 38 岁,仍像十八九的小伙儿,留着莫西干头,戴着时髦耳钉,体内跑着只骑着电动马达的小公牛。他说:人活着,是图个宣泄。我们出生,就是抱着要受种种磨难的准备来的,我们要把我们这辈子所有的冲动都宣泄出来,精神上的,身体上的;开了公司的姐们和我说:人活着,是图个遇见,遇见种种惊喜;主持人哥们把滑板搁到墙上,文绉绉地叼个烟斗:吾将上下而求索——寻找到灵魂安宁的入口。   他们问我,我想了会,我有句口头禅:“开心了就哈哈哈,不开心了就去他妈!”我说,图个开心吧,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有很多人,那些活在安稳里的人,对我们这种浪子的生活方式不理解。在他们眼里,他们艳羡我们的传奇,却并不愿踏出脚去冒风险。他们给自己的周围用粉笔画了一道圆,他们自己是看不到的,可我们这些并不想迈进安稳里,整日掰着指头老死的人,能看到他们周围,用一层层标签和欲望给自己累的高墙。   我常问别人:你若和某人相处不开心,你若工作不开心,你若和家人生活不开心,你为什么不走?   他们告诉我:因为他们对家人有责任感,对失去工作有畏惧感,对已对爱人付出的种种有不舍感,他们不能离开。   在他们眼里,他们必须和某个人、某份工作、某个家庭捆绑到一起,才能找到存在感。这种责任感、畏惧感、存在感、不舍感,就是高墙里的一方砖块,可这砖块,是他们自己搬上去的,把他们抓进了这个进退两难的怪圈里的人,是他们自己。他们并不会明白,或者他们明白,却假装不明白,一个很简单很简单的道理:我们每个人,都是独自来到世间的,一个独立的人。我们首先是我们自己,其次才是这些父母、子女、上司下属的标签。若这辈子过得不如心愿,并没有佛界所说的投胎重回。   因为活在未来里,他们把希望都附加到未来上,老辈人附加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女人附加到自己的丈夫身上,年轻人就附加到——这么一个有年终奖,有四险五金,不会失业的铁饭碗上。因为自古信奉大的、有名的、有钱的才是好的。他们宁愿在连针掉到地上,都能吓得一激灵的大公司里,忍受着复杂的“无间道”和升迁的漫长,也绝不会在一个人的深夜,夹着公文包,走在冷清的大街上时,扪心自问:这种他人眼里看来的盛名稳定,是否合适我。   公司如老婆,工作如恋情   不开心的上班族分几种:   一种是像比目鱼似的,老是斜挑着眼睛,只看到公司和老板缺点的。我遇见过一些失意的,若按照我的经验来看,他们可能很长时间内都不会得到老板重用的人,因为在他们的世界观里,只会挑剔别人,从不懂什么叫“欣赏。”   有次,有个朋友绝望地和我说,因为被老板开除,他想自杀,在汹涌的车流里我下意识地把他往回拉。我和他说,一份工作不如意就寻死觅活的,太没骨气了吧,你干得不开心也是在我预料中的……他问我为什么?我说:因为你找那份工作,本就不是为了开心,你是为了赚钱,你的目标瞄得本就不准,你怎么可能会开心?况且你那个老板我有见过,天天板着脸训话,自己不走也不让员工准时下班,这样的公司也许能短期压榨出最大利益,但会让每个人信心受损。   我们吃烤鱼,他问我下份工作该怎么选择,我笑着和他碰杯:把你那个凡事先挑剔他人的毛病改改,不要总觉得老板和同事、上司能力都不如你,他能开公司,上司能做你的上司,就有他的理由。你先去学习他们的优点,等到你和他们的能力一样了,才是你施展才华的时机。我们找工作,总要图三样,一是兴趣、二是眼界、三是金钱,看你最需要哪一样,就把那一样作为你下次找工作的首选。   我细细地告诉他,一般我不愿鲁班门前弄大斧,我不喜欢好为人师,但又天生爱打抱不平。我说:一个好公司,是“以人为本”,好老板善于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征服客户和驾驭下属,这样的公司才能发展长远。我在北京的老板,就是个很有人格魅力的老板,开会给我们买冰淇淋,可乐,大家翘着脚吃着零食讨论方案。有次他在楼道口捡到一盆折了的花,回来用扫把给花做了个支架,我们笑他,他说,一盆小花也是生命啊!我在这家公司工作了 2 年多,每天都乐呵呵的。他给我倒酒,我酒意上头:“好的公司,是不需要光用高薪和好职位才能留住人才的。宽松的工作氛围,有乐趣的事业,哥们似的老板,还不错的收入,也能留住一批人和他打天下。只有快乐了,人才能百倍地爆发潜能。”   另一种不开心的上班族,是只图稳定和高薪,不图特长和兴趣。   有句特别俗气的话,叫捏包子的人,不一定能捏好饺子。因为有些职位看起来光鲜高薪,很多的人涌入了这个行业,但这种行业也是竞争极为残酷的。有些口吃的人,却巴望做主持人,大字不识的人,想做作家,不善和人打交道的人,想做销售一夜暴富……我并不是说他们不能做好,但若叫瘸子和正常人赛跑,瘸子当然跑不过正常人。老天很公平,我们每个人出生,都是某方面的“长短脚”,比如我写东西还行,但跳舞就肢体僵硬,打篮球还行,但乒乓球就素来过不了三拍子。他们最应该学会的,是找出自己某方面的特长,而不是用己之短比人之长。   这些人除了自恃清高,还有个特点,就是妄自菲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只是太多人只知盯着鞋尖看。做管理者的时候我招人,我问了个别人看来有点滑稽的问题:你觉得你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现在我要你把你的缺点,换一个说法,说成优点,你怎么来评价自己?被我面试的应聘者,有些反应快的,说道:我虽然做事慢吧,但我慢工出细活。我虽然不擅长谈客户吧,但我很会记录,你们谈客户我可以记笔记,回来整理成详实的背景资料。我给那些抱着一摞子证书来面试的人说:记得,我们不在乎你过去是谁,但我们在意,你以后能成为谁。   一个好的领导者,也善用不同人的特长。比如我就擅长想些点子,但若要用强大的气场去压住一些大企业的谈判代表,老板就会选另一个 90 后的姑娘,那姑娘极其泼辣,颇有飒爽爷们作风,谈话字字珠玑,谈客户,就是比谁气场大。但有时要打温情牌,老板就会叫我骑马出征,我善和人做朋友,讲笑话逗闷子,一层层剥茧地抽出他们的需求。挑选一家公司,除了要看提供的职位是否合你的兴趣,也要看你的特长是否能全力发挥出来。同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我有很多生活里的好朋友,都是从老同事过渡而来。好的工作应该让你有归属感,每个同事,你都愿意掏心肺地和他们做哥们姐们,上班如探家。   那种进去三天,就开始传同事闲话,吃饭彼此坐一张桌子,都无话题可聊,有零食了只会藏在抽屉里偷偷吃,总监老拿官权来压下级,下级和老板谈话也束手束脚,冷汗直流的公司,都会把人整出抑郁症。这样的公司,是真正的资本家里的蚂蝗,只知道压榨员工的劳动力。做工作应该是双赢,你在为公司带来什么的同时,他们也能为你带来些什么,但在这种企业的工作观里,你只是单方面抽空自己,别妄想提感情,你只是被利用的一颗棋子。   判断一个公司的好坏,一看老板的人品,二才是看这家公司的业绩和进步空间,三看同事间的人际相处,四看能为你带来什么。治人如治城,好的公司,善于把每个人都运用成诸葛、刘关张,在这,你不光能收获到三十六计,还能结识到一群桃园结义、香案齐眉的挚友……   还有一种,是永远要活在父母意见里的上班族,他们的工作就是包办婚姻,还没生子就已被整出阳痿早泄了。他们怨天怨地,若不能狠心斩断脐带,一生只能做个傀儡皇帝。   公司如老婆,工作如恋情,我们一天的十几个小时,都要和工作脸贴脸地度过。好的工作,会让你时刻精神抖擞,如打鸡血。在你时隔多年后,依旧感恩地拍着胸脯说:当年认识了那么些人,做了那么些事儿,这真是最好的回忆了,若明天就老出白发,我也不会后悔,这生曾如此牛逼哄哄地来过……
  • 外语学习的真实方法及误区

    思考2014-6-40评论1197
    外语学习的真实方法及误区 前言 著名语言学家Greg Thomson说的:“外语学习的原理是如此之复杂,以至于没有人能说清楚;但掌握语言的过程又是如此之简单,以至于不需要说清楚。”讨论语言学习的原理,是件非常复杂的事,在下当然也没把握能描述得很清楚。而且因为外语学习就连学术界都存在很多尖锐的争论,本人也不敢说自己有把握能把争论化解。但还是决定先从简单入手,做些抛砖引玉的工作吧,探讨一下外语学习的真谛,特别是对大家在外语学习上普遍存在的误解进行分析和澄清,希望能对外语学习者有所帮助,对外语教学工作着有所启发,就知足了。 本人多年来一直在给各高校,企业和其他英语学习者做英语学习方法讲座。讲时从不煽情,从不靠表演噱头,也不搞励志,每次必将严肃的科学依据送给大家。近五年来听众过万,还比较受欢迎,其中有相当部分的人能够非常理解和赞同并提出了很多尖锐问题和改进意见,在此表示深深感谢。曾有很多人奉劝在下以此演讲能力,把风格改为煽情鼓动式,定能红遍全国和累积财富。本人对名无兴趣,否则早就这么做了。也不愿胡说八道而误人子弟。至于财富吗,不是不喜欢,而是已经有够多的了。所以本人很幸运,现在可以摆脱金钱的烦恼,静下心来读书和思考了。现在把以前演讲的部分内容整理一下发在这里,希望和大家探讨。 对外语学习的主要误区 我们普遍对学外语学习方法的认识是: 1.要有语言环境, 多跟外国人交流,最好是能出国,不久自然就能会说了。 2.学习外语要多记多背,也就是说是用记忆学语言。 3.想纠正发音,一定要专听和模仿纯正的发音,比如BBC或VOA那种。 4.要学习外语语法,如果语法熟练,说句子就正确了。 5.要有词一定词汇量,要大量背单词。但背英语单词很难。 6.以前学的是书面语或过时的英语,和现在口语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口语不好。 7.学外语必须非常刻苦,长时间反复练习。 “全错!而且不但错,事实正好相反!” 您没看错,我说的正是:“以上这些结论不但是错误的,而且基本上与事实是正好相反的。” 大家对外语学习的误解之深,范围之广,达到了另人惊叹的程度。尽管科技发展到了今天,人们对语言获得过程的误解仍相当普遍,尤其是咱们中国人。中国人对语言学习的误解深来源于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以及单一民族和单一语言。我帮大家逐一进行分析和提供分析依据,大家可以自己得出正确结论。 “怎么会错呢?难道学外语不是在语言环境下最好吗?难道想纠正口音不是要听标准的发音吗?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吗?” 咳,天下有多少事都是看似理所当然,而事实正好相反呢。我们先找一个最简单的分析。就先说第3条,“纠正发音”吧。 大家一定都认为,要想学好发音,或纠正自己不标准的发音,当然要去听纯正的,标准的发音啦,最好是地道的英国音或美国音了,这还能错?不幸的是,刚好错了,而且正好相反。语音专家发现,成年人要想纠正自己的发音,不能只听标准发音,而是要听大量的 “非标准发音”,也就是说,带口音的发音。比如德国口音的英语,法国口音,意大利口音,印度口音,中国口音等,而且种类越多越好。这是怎么回事?这个结论的来源,要从当年哈佛大学的语音专家们,在做口音研究时,用日本人做试验讲起。 各位知道为什么做语音实验会用日本人吗?大家普遍会答是因为日本人发音说英语很难听。接着问,那为什么日本人发音难听?每次问到这里,听众中总有些笑声,很多人答曰日本人舌头硬。其实日本人跟大家一样,舌头并不特殊,发音不准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日语造成的。大家都知道英语有大约44个发音(元音加辅音),而日语只有大约30个。不是听说日语有50音图吗?很遗憾,日语的五十音图很多是重复的。比如第一行元音:“啊依呜唉喔”,确实是不同,但第二行“喀七库开阔”(近似的汉语表示啊,大家别太较真),却是只多了一个辅音K,其他是借第一行元音拼出来的(Ka, Ki, Ku, Kai, Ko),所以并没有50个音。于是日本人在说英文时,很多音是发不出来的。比如“日 r”的音,日语中不存在(没有ra,yi ru,rai ro),所以不会说。很常用的read and write,日本人只能说成 lead and light,用“l”代替“r”,是个很典型的例子。于是当时哈佛大学就找了在美国的成年后才到美的日本人做实验。首先问这些被实验者,read 和lead两个音,大家听得明白吗?大家一致答听的出区别。再问那为什么会说错,这些日本人有的说“我们的口腔结构不同。”有的说“我们发音部位很你们不同,我们的靠前,你们靠后。”也有人说“我们舌头硬,老美舌头软。”接下做了实验,让这些日本人听许多“r”或“l”打头的词(不给看拼写),二选一的答案,做完了测试,发现大家的正确率是50%。各位已经发现问题了,二选一能答对一半,实际就是根本不会,纯粹瞎懵,命中率当然是一半。当看到这一结果时,测者和被测者全傻了。因为要是全对了,那分析和调整一下舌头位置或口型就可以解决;如果全错也不要紧,掉个个儿就成了。但对一半就美救了。大家想,根本听不出两个音的差别,怎么可能区分清楚发音和正确发音。但结论已经出来了:发音不准的主要原因不是嘴的问题,而是耳朵的问题。 其实发音不准主要是因为耳朵听不准这件事,大家是有实际观察经验的。比如有人唱歌走调,是什么原因呀?是不是嗓子不好?不是,主要是耳朵听不准,所以唱歌走调的人唱完了觉得自己唱得挺对的,你们怎么都说我走调呢?原因是他们的耳朵听不准音,自己听不出走调了。(如果您唱歌不走调,自己堵上耳朵唱一个试试,别人保证说您走调了)。那么这些被做实验的日本人都在美国生活了一段了,天天听标准音,为什么改不了口音?原因是:成年人的耳朵听音不准,分辨能力低,听不准一个不在自己母语语音范围内的新标准发音,也听不出自己和标准音的区别(可能自己觉得有些区别,但具体也说不明白),以为自己已经发到标准了,其实还有差距。日本人母语缺音太多,所以最吃亏。(大家在网上可以找到日本人用来测试“r- l”分辨率还剩多少的测试网站,大家可以试试,很好玩儿。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同学或普通话标准的同学会得分很高的)。 科学实验告诉我们,只有小孩子的耳朵对各种语言有高分辨率,才可以听准任何语言的发音而模仿到位,成年人不行了。具体说,大多数人到十二岁以上就不行了,这个能力失去了。这就导致了成年人为了纠正外语发音时或提高发音准确度,单纯听和模仿标准外语发音不行,因为做不到,所以如何纠正成年人的发音的最重要环节就是提高成年人的听音准确度。而实践经验证明,多听各种非标准音,有助于成年人提高听力敏感度和分辨力,从而达到定准和自然纠正自己发音的效果。(什么是各种非标准音?比如英文 “very interesting”, 法国口音是 “vehi intehisting”,日本口音是 “veli indelisding”,中国口音是“外瑞-因踹斯停”)。当经过一段时间仔细听和分辨各种口音的适应训练后(当然不是仅听非标准音,要和该句的标准音以及自己的模仿发音进行对同时比训练),听者的听音敏感度提高了,甚至能准确分辨带口音的人来自哪个国家,发音就自然进步了。这是成年人纠正发音的科学方法,跟大家想当然的结论正好相反。 讲到这里,大家不应该会此结论还存有疑问吧?其实中国同学最容易理解这个结论。因为中国话的口音变化很大,比英语明显,英国音与美国音之间的区别,还赶不上普通话与天津话的区别(离北京才120公里)。所以中国同学对口音比较敏感。有意思的是,中国有个标准音叫做“普通话”,而英语国家没有。在美国并不以任何城市的口音做标准,英国也如此,伦敦话并非标准,而且其他英国人有时觉得很怪。(大家知道伦敦人常省略“h” 和“t”音吗?比如 “head” 被说成 “ed”, “better”说成“be-r”)所以在这些英语国家,并没有严格的绝对标准。而中国人都应该说准普通话。但同样道理,如果小时候(十二岁以前)没有说准,成年后就会有口音,尤其南方同学最吃亏,因为缺音。那应该如何纠正发音呢?如果按理所当然的推论,大家天天听标准音就行,那大家天天看新闻联播和听广播就能纠正发音吗?结果不行。到北京住几年口音就改好了吗?结果还不行(还是小孩子行。)那找个说标准普通话的人一起生活还帮助纠正行吗?大家就笑了。很多人帮父母纠正了多少年的口音了,也没见有效呀。那怎么办?原理是一样的:多听各地人的口音,并进行比对训练,耳朵敏感度越来越高,口音就越来越小。这是成年人科学的纠正发音的方法。(在有些电影学院在纠正成年外地演员时会采用类似方法。)跟大家当初想的正好相反吧,但现在大家都明白了。遗憾的是,很多英语老师也不明白这一点,所以总建议大家听一个标准音或追一个某国人交流。现在这一误区应该纠正了。 造成“哑巴英语”的最主要原因 什么叫做“哑巴英语”?零英语基础的人不叫哑巴英语。哑巴英语是特指学习了几年以上的英语,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听说能力很差或根本不会的情况。特别是已经过了四六级的同学。大家已经学英语十年以上,每周6小时左右,总共达3000小时的英语学习,还是不会起码的交流。(不过应该声明:其实“一定的阅读能力”也并不高。比如随便拿起一本英文小说,大家会发现不靠其他工具连一页都看不下去。) 那“哑巴英语”是如何造成的呢?大家想当然的答案是五花八门的。比如一般都会说是“应试教育”造成的。我会考试,所以听不懂,不会说。这显然没抓对因果关系。有人就会说了:是单词量小或单词不会应用,所以要多背单词;还有语法不好,组织句子不熟练,而且CHINGLISH就是语法问题嘛。所以要多研究学习英文语法知识;当然最主要罪魁还是没机会用英文交流,如果有英文环境和交流机会就好了,于是努力寻找,很多人在大街上拦住外国人聊天。这些基本都是对学外语的误解。什么道理? 我们先来做个实验。我说一句外语大家仔细听。准备好了呵:“SIX FIVE SENVEN THREE SIX EIGHT NINE FOUR”。大家听到了什么? 答:六个数字,可能是个电话号。 是几啊? “六五七。。。什么什么四。”这是一般同学的答案。 为什么没听懂?是单词量的问题?不是。是语法问题?不是。是发音问题?不是。那是什么? 有同学答:您说得太快了。 可我用的是正常速度呀?外国人不就这速度告诉别人电话号码吗?哪用一个一个慢慢蹦呀?正常速度为什么你听不懂? 有人答:是不熟练。 十年前就会了,还说不熟。再说就算你非说不熟,那到底是哪个字听不明白呀? 答:都好象明白,可怎么感觉反应不过来呢?老师我反应慢。 快别这么说,你是个正常人,反应挺正常的。不过我倒要问了:你在那里反应什么呢? 这时总算有人醒悟:我刚才在那里反应中文呢。我刚听英文时,坐在那里在脑子里把它们飞快地转换成中文,才转一半您就说完了。 原因找到了。大家原来都在那里默默地翻译呢。可在座的没一个翻过来的,是何故? 正常说话速度是每分钟120到180个字左右,英文中文差不多,一般一句话两秒种就结束了,说话是一句连着一句的。两秒长的一句话,就算所有单词都会,发音语法都没问题,但需要把所有英文字都翻译成中文才明白(还别提分析语法),那需要多长时间?至少四、五秒。这时大家第二句话没听见,第三句都到一半了。听不到,谈何听得懂?障碍已经产生了。短句子(四个单词以下)还好凑合,比如HOW ARE YOU?WHERE ARE YOU FROM?什么的,再快也没问题。一超过四个单词就跟不上了。科学家做过实验:如果听到外语需要必须在大脑中翻译的话,正常速度的语言一般人只能翻译到第三个字就跟不上了,个别人能翻出四个,几乎没有人能超过四个。可大量的句子都是超过四个单词的呀。所以我们很多同学总在那里重复简单英语而提不高。那我练得特熟,翻得特快,行吗?答案是:永远也不行。 可大家为什么非在脑子里翻译不可呢?因为大家听到英文时实际上脑子里空空没概念,但都学过每个英文字的中文解释,想一下中文解释就明白了。所以都在那里努力“转换”而做不到。那能不能不想中文,听到英文直接就理解?这是一种什么状态?答案很简单:要能用英文思维就行,说白了就是会用英文想事儿了。这个概念十年前还新鲜,现在知道的人越来越多:“会用任何语言流利交流的前提是必须能用这种语言思考,做不到的就永远不能正常交流。”这是结论,没有英文思维,永远也听不懂正常速度的英文,永远也听不了长句子。关于英语思维是英语正常交流的前提这一结论因为已经比较清楚和为人们接受,证据也比较多,所以不用在此辩论。但为什么我们学了十几年的英语都没有英语思维呢?大家看,如果学每个单词时都是通过背它的中文解释学会,就有问题了吧。另外还有个原因:大家可能都曾试图说几句英语。我们想一下说英文的过程是怎样的?大家都是在说之前先想一句中文:我要说这一句了。(停!大家说中文都不可以这样做。我们在说中文时,一句话都说一半了,脑子里都不能预先清楚知道后半句的所有字,继续说才知道。所以到这儿已经不对了。)然后把这一句的所有英文单词找到对应的英文。现在能说了吗?照说还不行,还得组织一下句子,想一下语法吧!用什么时态?过去时?完成时?现在时?进行时?将来时?单数复数?要加S吗?男他女她?等想完这些,20秒已过,对方早走了。于是我们发现,甚至外语学院毕业的同学,在说外语时都采用同一战术:“不想语法了。好不容易找到几个单词,赶紧往外蹦。”于是出来就是中式英语。难道是他们不熟悉语法知识吗?非也。因为根本来不急。大量的实验告诉我们,语法知识的多少和交流的流利程度甚至正确度是没有丝毫关系的。语法书倒背如,还是不能交流,还是出语法错。原因很简单,从说话的思维机制上讲,人在说话时,大脑是禁止思考语法规则的。一旦想规则,人就不能说话了。想一下我们中文都说得这么流利,能去想语法规则吗?主语用这个,谓语用那个,状语放在这里。。。根本不可以!那英语也一样嘛。所以语法知识不但不帮助形成英语思维,反而在捣乱。 所以大家已经发现,“翻译”和“语法”不但不帮助提高交流能力,反而阻碍英文思维。但大家看到翻译、语法几个字非常熟悉,原因是我们这么多年,就是这么学英语的。大家十几年来,不管是上课还是自学,用的方法叫做“语法-翻译法”,英文叫TRANSLATION-GRAMMAR METHOD 。这种方法是英国人几百年前用来学习希腊语和拉丁语时建立的系统的外语学习方法,通过研究目标语言的语法结构,和单词在自己语言中的翻译去学习这种语言。比如大家当时学这句时: THIS IS A CAT。 这 是 一(只) 猫。 主语 谓语 数量 宾语 代词 系动词 不定冠词 名词 这句话是一般现在时 陈述句 第三人称单数 系表结构 。。。。语态 (我已晕菜。小时候想我妈可不是这样教我说中文的呀,外国孩子真可怜。后来才发现外国孩子说英文也不这样学,是中国孩子学英文才这样,是我们可怜。) 后来知道,全世界都曾普遍使用这种方法学外语,结果都类似:可掌握一定外语知识,都不会交流,时间一久大家就把以前学得知识都仍了。知道其他国家的阶级兄弟也身受其害,感觉好了点。 所以“语法-翻译法”是明显很有问题的,很多国家早已放弃。但还有一些国家,主要是中国和英国,仍存在一些“语法-翻译法”的捍卫者。本人在以后的章节会根据其他科学依据分析它深层问题,现在就要拍板儿砖的先请。 至于有人认为是因为自己学的英语过时了这种观点,不用辩论了。课本上的英文没过时,而且无论哪国语,几十年的变化都至于影响到听不懂的地步,个别词而已。 英语环境的问题 那有外语环境不就好了吗?比如出国。答案:非常错误。这一条是中国同学误解最深,吃亏最大的一条。 现在出国的留学生和移民很多。大家在出国前,英语大多不好,可都这么想:到了国外英语环境自然就会了,天天听,而且被迫说英语,有几个月就流利了。当然,听说有人也不行,那他们一定是因为老在中国人圈子里。大家都说在唐人街上的华侨一辈子都可能不会英语,我可不在唐人街住,到时候找外国房东家住,有机会跟他多练习。可到了国外后,发现大家真还都不在唐人街住,因为那里讲广东话,更不懂,在唐人街上跟中国人也是讲英文的。尽管人家一般先用广东话跟你打招呼,发现没反应后双方就开始各操费力的英文开始交流,好在到那里去的唯一目的是买菜,对付的了,不过感觉很滑稽,大家明明都是华人,还非得讲洋话。在国外一段时间,居然很多人把广东话学会了,包括我在内。(不过大家不要误会了,国人在广东话环境能很快学会粤语,这可和学英语的原理截然不同,实际不是在学外语。近似度太高,而且大家的语言思维是一样的,几个月就够。会西班牙语的人学意大利语就很快,也因为太接近。不用学,这两国人也能各操自己语言彼此交流。马.克.思用三个月学会的那个外语和这个情况类似。) 平时是在英语环境的,是在外国人家住的,也大工,也上补习班,也看英文电视和报纸。可过了几个月,甚至一两年过去了,发现怎么自己的英语还是这么差呀,听不懂,说不好,只会一些日常生活很简单的用语,还讲得好难听。当然,到了国外,从张不开嘴到敢于开口,这一关还是过了。到国外两星期都敢说了,因为被逼的。一旦敢说了,也就不再有心理障碍了。但说了两年了,怎么翻来覆去还是只会那几句?英语环境出什么问题了? 大家如果现在上网,在搜索器中打“出国才知道的十大秘密”这几个字,就会看到,第一条就是“发现了并不是在英语环境中就能自然学会英语。” 我帮大家分析一下,很容易懂。比如有同学住到了外国房东家,满心欢喜认为可以通过交流学英语了。早上起来和房东问好: 老中:Hi, good morning! (练这句话有用吗?早会了,也不用到外国练呀!) 老外:Morning! Nice weather ah? Any plan for the weekend? (嘿,全听懂了,真是太棒了。) 老中:Stay in home. (想说点啥,一时没想起,这句接得还周正。或许有点毛病?反正人家听懂了直点头,也没提出异议。) 老外:OK. Did you know last night there was a racoon got trapped in the dumpster? I heard the noise and called the cops, then they came and called the vets. A vet shot a tranquilizer dart from the tree at the its butt, ah bang, bulls-eye! Hell of a shot. Still, took them another hour to rescue tha’ poor bastard… 这回傻眼了。在老中听来,是这样的 ..last night …tra…dumpter? Heard noice ….shut ….lazer, 还有。。。什么“不在”啊不可能,老外一定不会中文,可能是个和中文“不在”同音的字吧。接下来是an hour ….pour…butter? 不懂,于是尴尬地说了声see you later. 回屋了。设想一下,如果多听几遍是否就能懂?就算多听几遍,把一些连接处听懂了,there was, heard the noise, called.. took…..仍有很多难点,比如racoon, trapped, dumpster, vets, tranquilizer, bulls-eye, 所以还是不明白。那在多听呀,比如重复一百遍tranquilizer, tranquilizer, trann-qui-li-zerr!能懂吗?大家知道一定不行。所以并不是多听就多懂。 给大家举个极端的就例子明白了。你不是想要外语环境吗?很好,我给你找一个。我找几个阿拉伯人在一间办公室交流,你每天都来,一天8小时听他们交流。过了三个月后我来看你,问你阿拉伯语听懂几句了?很多人这时候很明白:“一句都不懂。”因为你听到的那些外国声音,都被语言学家称为“无效的输入”,或本人管它们叫“无效的声音”,因为不懂,跟听到的噪音没太大区别。所以并不是多听就懂,听懂是有严格的条件的。后面我们重点讲需要什么严格条件,大家先不忙。 回过头来再看刚才那位老中。如果那房东老外很有耐心,给咱解释一下总行吧。好,那咱看他应试图如何解释vets和tranquilizer这两个概念。别忘了他只能讲英文,当然他在发现你有困难理解时,会试图从难到易变换解释方法。预备,开始: “Vet, vet, a veterinarian, you know, a doctor who practices veterinary medicine, ehh, an animal doctor!” 听的人更晕,怎么什么什么医生?还像动物?他很凶吗。接下来更莫名其妙了:”Tranquilizer, ehh, a drug that can knock an animal over. You know, you put this drug in a cartridge inside a dart, then you fire it from a gun and knock the target over, ehh, to pass out. Dart, a dart, small arrow….Oh for gods sake, forget it. You take care of yourself, buddy.” 交流结束。先不管交流是否愉快,大家再仔细分析,从刚才的对话对提高英文能力什么帮助吗?可以说几乎是零。无非是与“真人”交流了,说了几个以前早就会的简单问候语,听懂了几个单词但不知人家到底在讲啥,而且没有任何单词或其他东西是从以前的“不懂”到听过以后变得至少大概“懂”了吧。刚才我们论述过,不懂的是“无效的声音”,纯粹白听,和听阿拉伯语广播一样,永远也不可能懂。这时这位同胞大哥又明白了一件事:原来用英文解释英文是不现实的。其实大家早就明白这个道理却非要到国外去证实。大家都查过英-英字典或双解吧?早就听人说英文解释英文更准确,而且连查带学多好呀!碰到一个单词去查英-英字典,结果发现解释里还有几个不认识的。再查解释的解释,一会儿就乱套了。很多读者都有英-英字典吧?我敢向大家保证,查过两次之后就放书架上再也不会去碰他了。大家先别忙笑,分析一下为什么。 这位新来的大陆同胞后来如何?先不说这位房东从此失去的与你交流的兴趣,而且你每月也不需要再和他交流,只要按时把支票放他信箱里就好。很快最短租期一到,这老哥就搬走了。不是不好意思见房东,而是老外的房租比华人的贵(华人比较不注重装修,并且常不开发票收现金,所以给你优惠)。既然练不了英文,还不走?还曾出过一个头疼的事:刚住下时订了份英文报纸,第一份还没看完半版,一个星期的都堆起来了,赶快退订。 这时,有以上同样经历的出国的朋友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国外的真实语言环境太难了,我不适应,所以难学。咋办?去加拿大的同学们真走运。政府给所有新移民准备了英语培训班ESL Course。“小班纯外教。”原来在国内认为是很贵但是是最理想的学习条件,在加拿大居然是免费的。一个Native speaker老师带着几个学生用英语每天在一起交流。在这里不但免费,还发午餐。管饭!不但管饭,还发每天上课来回的车费。不但发车费,有的偏远省份还发钱。只要一个月全勤,可以去政府领几百加币(几千人民币呢)。有如此的国家和政府,真幸福。再说不管饭也要去呀,英文要紧。于是大家踊跃报名。每天高高兴兴来教室和老师同学交流英文。 可是接着发生了这样的事:两星期后,许多中国同学就开始不来了。中国同学多半很聪明,很快就观察出问题来的。刚来上课时非常兴奋,老师自我介绍: “Hi! How are you? My name is …, I am from Canada. Nice seeing you all.”;同学互相认识,开始交流。但很快同学们发现,两个星期过了,并没有学会几个以前不会的“新东西”。还是只能听懂那些简单的日常用语。有一天中午吃饭老师说是 “spaghetti”,这词记住了,是“通心粉”。但两星期才这几个词,太慢了,两年也不行啊?还不如我自己回家背单词呢。我当时听到这情况时还劝他们:那也别走啊。至少你们可以跟老师说英语呀!回家找谁去呀?总不能老在街上跟人聊吧。这些同学不以为然:多说英语更有问题。因为我们发现,说来说去,都是在说那些以前就会说的那些话。不会说的话,我们都在那里瞎说,这样越说越差。很多同学以前认为有机会多说就越说越好,但现在又明白了,原来不会说的话,是不会在外语环境中自动变会的。比如有个同学想说她把全家福照片做了塑封带来。塑封不会说,怎么都不行。有人提出了:说个简单形式的总可以吧?她说 “I put plastics on my picture.” 老外能懂吗,当然能。于是英语交流实现了,人家继续跟你聊:Oh, what’s the picture about? 简单英语也可以交流啊, 甚至可以应付生活中的大部分琐事。但您说英文的能力提高了吗?零效果!所以不是“随意多说”就好。说是输出过程,脑子里还没有的拿什么输出啊?于是退课了。(可怜的加拿大老师们还不断打电话求中国学生们回去。倒不是喜欢他们,而是上课学生少会被政府裁员的。) 这时大家又得出了一个结论:噢,原来到了国外和老外瞎交流没效果,说的都是会的,听的都是能懂。不懂的很难懂,不会说还是不会说。我们现在明白了,原来到了国外,英文还要靠自己系统学。(那篇出国十大秘密的文章得出类似观察结果)。自己如何系统学呢? 这时小班外教课不要了,大家组织了一个大班,请个老师来教外语。对这个老师的要求是:必须会讲中文。当然我是会讲中文的,于是被请去当老师了。我曾在加拿大纯英文环境下教过英文,原因是我会中文。听起来很滑稽。我曾在周末到教堂去给中国同学上课。他们一般都是在教堂聚会后,(很多人不很信教,到那里是为了聚会)用那里的教室上课,教室免费。我一给他们上课,他们觉得学习才“有效”,因为再复杂的英文,用中文解释一定明白。我会用英文上课,但大家才不听呢,我又不象ESL那样管饭。一用中文,大家就高兴了。有一次一个学生问了我一句英文(记不得是哪句了),问我啥意思。我问他哪里听到的,他说在ESL课上。那老外老说这句话,他听了两个星期了,都会背了,但就不知啥意思(无效)。我问他为什么不问老师,他说问过,但老师是老外,用英文给他解释了一遍,但那解释他听不懂。(这又回到的用英文解释英文的问题。很多同学认为这是对的,比如用英-英字典。当然是对的,但经验告诉我们在英文基础比较低时不太现实,因为对他们来说,英文解释很难懂。水平很高的同学才能用。所以国外的英文环境对原来英文水平很高的同学是很有效的。)接着我用中文给他解释了一遍,他回答说:“咳,是这意思啊!”以前两个星期都不明白的问题(无效声音),只用了两秒中就明白了。因为知道意思了就有效了。于是大家纷纷提问,把平时听到的不明白的词和句子问我。再复杂的句子,只要用中文解释,一定懂。但读者又发现问题了:这不是还在用翻译法吗?没错,这样做的后果是很难形成英文思维,回到自然环境中,又反应不过来了。 于是成年人在国外就掉在这个怪圈里了。再往四周一看,大部分的中国同学在国外的几年里,英文都是非常差的。除非原来英文水平很高的人,在国外进步很快。但这样的中国同学太少了。 关于成年人在国外外语学得很慢这个事实,一般的老百姓也有普遍的认识。不光是中国人,比如在国外有很多其他国家的移民,在美国加拿大居住了很久,英语仍然很差,大家都习以为常了。现在这些人也来中国出差或工作,我想大家见得也开始多了。美国政府对此也很了解,希望解决这一问题。大家知道,一般拿到绿卡的人5年才能申请转美国公民。美国政府发现大部分移民5年以上英文还很差,于是试图通过修改移民政策鼓励学英文。政府提出:如果拿到绿卡后,4年就可以把英文说流利,通过考试,第4年就给公民权。但美国的语言专家们纷纷起来反对,骂政府愚蠢。大部分人明明5年都学不会,奖励其中英语好的也不能让其他人学会呀?他们说:好比大家都是饥民,你应该想办法给大家吃饱,而不是奖励其中最胖的人呀?这一职责登在了2005年《今日美国》上,后来这一政策没有实行。 那成年人在国外一般到底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把外语说得比较流利呢?国外的语言专家有很深入的研究,他们发现,前提是如果能维持外语环境(不能每天缩在本族人中),那么达到流利程度的时间需要年龄除以6。也就是说,如果三十岁到国外,需要5年才会比较流利。所以很多出国读研究生和工作5年以上的中国同学,英语可能是非常流利的。但我们发现,由于开始时基础差,很难维持外语环境,所以很多移民留学生在国外5年以上外语仍很差。 特殊群体 我们一直在讲成年人在国外学习外语慢,那么小孩子不同吗?非常不同,他们是特殊群体。如果是小孩子(严格讲是12岁以下)到了国外环境,就算以前是零基础,只需要大约一年的时间,每天几小时,外语就讲得非常流利了,和当地人几乎一样好,而且一点口音都没有。其实我们学会自己的母语也只用了这么长的时间。大家总认为我们学母语时用了很长时间天天在语言环境中泡着,其实不然。我们两三岁母语就说得比较流利了,每天并不用很久。语言学家发现,婴儿是从六个月大时开始注意语言符号的,之前并不知道语言和其他声音的区别。六个月大的婴儿,每天一共24小时,他先睡掉了十几个,剩下八小时左右,醒了就哭要吃,然后换尿布,洗澡等等,然后自己玩儿,并不是随时注意听大人的语言。统计发现婴儿注意语言的时间每天一两个小时而已。但两年就会了。大家不要认为小孩子语言水平低,他们是知识能力低,语言是很流利的。所以儿童是掌握语言最快的,比成人快5到10倍。这种差异是如何产生的?有没有办法让成年人也用学母语的速度学习外语?这些问题正是国外语言专家研究的重点。尤其在近几年,已经有相当多的研究成果,下面就为大家介绍。 语言关键期之争 一直以来,人们的普遍观察和实验认为小孩学语言的能力远超过成年人。比如成年人和小孩一起到国外,尽管这些成年人以前有过多年外语学习基础,但到了新语言环境还是很吃力,口音也改不掉。但是家里的小孩子很快(一年)就流利掌握了新语言,并且口音纯正,甚至成为了家长们出门的翻译。父母如果会讲多种语言,家里的小孩子往往几岁之内几个语言都能流利交流。难怪我们敬爱的俞敏洪老师到了国外曾无限慨叹,自己学和教了几十年英文,单词量十几万,比一般老外多了好几倍,但讲起英语来还不如自己在加拿大生的四岁的女儿流利。关于小孩子为什么能如此迅速掌握外语,国外多年来有大量的研究,代表人物是于1967年提出“关键期假设”的Lenneberg博士。在此之后关于是否存在语言关键期的争论不断,反对方也通过大量实验和观察,甚至得出成年人在学习外语能力上还超过儿童的结论。 由于实验前提,实验条件,流程设计,实验对象的局限性很强,课题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得出的结论往往不能全面说明问题,所以大家各持己见,很难说服对方。但笔者发现,反对方的实验,主要集中在学习者在类似学校的限定的“学习”环境中。而系统地学习外语,成年人理所当然占优势。其实这与成年人的“学习、理解力和记忆力”比儿童占优势的特点相符,实验结果当然大部分认为没有关键期。而普遍对“关键期存在”观察往往是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发现儿童有明显优势。另外,不管是正方还是反方,对成年人几乎无法使口音纯正这一事实都是认同的。关于口音的问题,正方也往往试图在脑神经或听力器官方面寻找原因,一时还难找到过硬的证据。而反方多试图在口腔肌肉控制能力上找证据。争论一直延续到了1997年,正方意外地突然得到了来自脑神经学实验证据的支持。 1997年,英国《自然》杂志和美国《纽约时报》同时刊登了一篇名为“当成年人增加一个语言时,同一个大脑但两个系统”的文章。文中报道了美国SKM癌症研究中心的功能核磁共振实验室对英语和其他各国语(有中文)的双语人士进行大脑扫描。在对从在小时后就学会了外语还是从成人后开始学习外语对他们大脑的不同影响的实验中发现,发现在小时后就学会双语的人,两个语种语言区在大脑中是位于同一个区域,几乎重叠的;而在成年(十一二岁)以后才学会外语的人,两个语言区在大脑中是分开的,可明显分辨两个不同的语言区,而在使用其中一个语言时,该种语种语言区是活跃的,而另一个语种语言区是关闭的,反之亦然。这一报道在语言研究领域产生了不小的轰动。这一发现对语言学习的意义是什么呢?笔者总结为以下几点: 1.一直以来,人们对不同年龄掌握语言作用在生理上的区别一直有怀疑和争论,而今通过“fMRI功能核磁共振”这一新技术,证实了以往对“不同年龄段语言形成机制不同”这一猜测的真实性,也就是确实存在生理上的关键期。 2.为外语思维的存在提供了证据。形不成这个新的“外语语言区”就无法用外语思维,只能在自己的记忆中“调取”外语知识,(成年人哑巴英语的本质)。关于这一点,下面会做更深入的分析。 3.不同国家的语言,形成的机理和在大脑中存在的位置是一样的。(注:后来科学家确实又发现了,中文语言区符合上述实验结论,但汉字在大脑中存储的位置确实特殊,以后我们再讨论这一发现对中国同学学外语的帮助) 4.尽管存在关键期,但语言能力实现的最终结果,成年人跟儿童应该是近似的,但实现过程应该就是遭成效率差别的主要原因。分析和改进实现过程,也就是语言区形成的过程,定能提高实现效率,而缩短形成时间。 儿童获得语言的过程跟成人学习语言的不同: 这一课题学术界争论不休。因为没法敲开人脑来观察,大多只能使用间接证据,所以各派谁也不承认别人的实验的权威性。就不再拿科学资料烦大家了,先简单分析一下儿童获得语言和成人学习语言的过程到底有什么本质区别,成人应该如何象儿童学习“获得语言”的技巧吧。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大脑有左右两个脑半球,每个脑半球负责不同的功能。绝大部分的人,左脑负责的是:数字,逻辑,计算,推理还有语言。右脑负责的是:图像,色彩,音调,旋律还有浪漫。有人简单总结为左脑是逻辑脑或理性脑,右脑是图像脑或感性脑。(美国科学家曾进行过人群左右脑功能位置统计的比对,发现右手优势的人,95%是这一顺序,5%是左右颠倒的。而左手优势的人,即我们说的左撇子,居然也是大部分人符合这一规律,达75%)。婴儿大脑所具有的神经元突触数量大约是成人的两倍,负责左右脑的联系的神经也比成人丰富,所以小孩子在获得语言时,左右脑一起紧密配合使用。而到了大约六岁时,有人研究说如果这些神经元突触还不使用就开始消退,有人研究说左右脑的神经链没有开始使用就开始萎缩(还有说断裂的),到了十二岁,这些神经元突触啊链啊就只有小时候的一半了。所以成人以后,左右脑分工开始变的重要,但学语言的优势反而失去了,因为成年人开始只主要应用左脑来“学习”语言了。尽管目前科学证据还不够丰富,但这一分析还是合理的。于是成年人和儿童对语言的掌握出现的本质区别。 先看成年人如何学习语言,这个大家比较熟悉。大家听说过很多学习方法,看过很多教材,见过一些成人学习外语的成功案例,但大多都是在用同一类方法在学习外语,即用“记忆”的方法。大家看到这里觉得奇怪:没错啊?学外语不就是靠记忆吗?背单词,背句子,背文章。谁记忆力好或刻苦记忆谁就最厉害。我就是记忆不好。但记忆有错吗?我们往下看错在哪里了。记忆完了存放到了大脑负责记忆的区域,形成的是对这种外语的知识的记忆。记忆过程符合记忆规律,大家最熟悉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Ebbinghaus 的记忆曲线,即记忆-遗忘-再记忆。有人说要忘掉七遍才能不忘,这里不再对记忆规律多讨论,总之很辛苦。语言的变化是非常复杂的,不能说只有两万句英语,应该说有无数种组合,专家分析有几百万种常用组合,当然包括了一般人使用的近两万个单词和上万个词组。(英文单词一般是一词一意,个别的是两意。但词组一般都是多意的,比如take off, 要按意义数分,词组可要比单词量还大了。)所以要有相当大量的知识才能准备应付这么多的变化。要达到相当的知识量,一般需要至少9000小时的记忆时间。对大多数时间紧张或稍缺毅力的同学来讲,实在是太难了。9000小时意味这什么?一天一小时需要近30年,一天3小时要近10年。当然有些人确实是用这种方法学会外语的,但真太不容易了,后面我们会做些案例分析。但先在这里对那些靠刻苦努力成功的同学表示十分的敬佩! 总之,成人学习语言的过程是:记忆——记忆区——知识。 那儿童是如何掌握语言的?刚才说了,他们在掌握语言时,是左右脑紧密配合的,更准确说,是用右脑帮助左脑实现建立语言区。大家还记得右脑是图像脑吧。儿童在最初听到任何语言的时候,一上来肯定是不懂的。但因为他们没有语言,再给他们解释也是无用的。那怎么办?没人着急,人家自己有办法。他们通过在出现这些词句(一般先是简单词汇,更严格说是只这些词汇的语音)时的场景图像的观察(当然还包括触觉,嗅觉等其他辅助的感官刺激,盲童甚至仅靠这些辅助感官刺激),而猜测这些词句大概代表的含义,并与图像进行“联系”。经过几次的重复刺激后,形成了对这一语音符号的“条件反射”,在大脑语言区的位置形成了脑神经的一个网络结构逐渐构造该语言的语言区,最终实现了用这种语言的语音符号思维的能力。这个过程实现起来,既轻松,又快捷,成年人望尘莫及,而总是感到惊叹。 总之,儿童的语言获取过程是:猜测——形成条件反射——建立语言区——实现语言思维。 语言条件反射 说起语言是一种“条件反射”Conditional reflex,还真没太多人反对。大家在中学就学过,语言现象是“第二条件反射”,所以语言本身也叫做“第二信号系统”,使用工具和语言条件反射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动物只有“第一条件反射。”忘记这一点的同学高考考政治时一定是靠突击背出来着,考完就仍了,完全违背了党和人民让你们学政治课的用意。不过应该有相当多的同学记得。当然,后来科学家发现通过语言条件反射的训练,黑猩猩能够听懂相当数量的单词(目前最多几百到一千个词,还都是英文),只是不会说,因为没有人类这么复杂的发音系统,但可以用手语回答。还发现黑猩猩会制作和使用简单工具。这一下,人类特有的东西越来越少。等哪天黑猩猩学会了生火取暖,这事儿就真有点那个难说了。可大家到了学外语时,往往忽略了语言是条件反射这一事实。通过调查发现,大家最后对什么是条件反射,还都说不太清了,还总是和记忆混淆。我们先复习一下: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Ivan Pavlov)早在上世纪初就奠定的经典条件反射的基础。他的实验方法是,把食物显示给狗,测量到狗会大量分泌唾液。这叫非条件反射,不需要条件。但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中性信号刺激,如铃声,经过一段时间重复刺激后,狗会逐渐在只有铃声而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就分泌唾液。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狗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称为第一信号系统。另一类是抽象信号,即语言、文字称为第二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就是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层机能系统,将直接刺激转为机体各种活动的信号。第二信号系统是对第二信号(语言、文字)发生反应的大脑皮层机能系统,它是将第一信号系统的单纯刺激转变为具有抽象意义的词语的信号。第二信号系统是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反过来又影响和支配了第一信号系统。 看着有点儿晕。中国人一千多年前做的实验既简单,又科学,大家记得“望梅止渴”的成语吧?话说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咳,不讲那故事了,大家都熟悉。早该把诺贝尔奖发给曹操。分析一下这用真人做的条件反射实验是什么原理:一般人以前有过吃过酸梅的经历,酸梅可是好酸呐,吃时定流很多口水,所以在见到酸梅就会流口水,这是第一条件反射。当把“酸梅”这两个字与酸梅实物建立了联系后,抽象的“酸梅”的声音或文字,就引起了对酸梅图像的自然联想,同时引起了口水反应。(不好意思害也你流了回口水)。 看到后来有学者认为把语言全归结于“条件反射”太片面,把“条件反射”的拥护者归到了“行为学家”类。其实语言和思维确实复杂到用继续用条件反射研究已经不够了,但“口水”都流了,承认它是条件反射,并不妨碍做其他研究吗。 看到格雷厄姆的追随者“把语言思维转换成图象思维”一贴,觉得这个话题有意思,到这儿插个空讨论一下。 其实语维本身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但并不是单纯图象思维,主要还是以语言为主体,更准确说是语言的“声音”为主体。比如大家想:“外面在下雨。”实际上是这些声音在脑子里打转,并非全是图象。当然这些声音思考的能力在当初建立时,是靠很清晰甚至多次类似图象帮助实现的。到了后来,抽象的东西和概念性的东西越来越多,那是在这些形象词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又不是简单用图象就能解释清楚了。但有意思的是,思维尽管是语言做载体,思维和语言交流时,图象确实在参与,只是不象大家想的那么清晰。这些图象被称为“MIF” (mental image flash),中文没见过翻译,先叫它“思维闪像”或还是简称“MIF”吧。“MIF”是什么?还是用“外面在下雨。”这句,当你听到这句话时,脑子里迅速闪过一个下雨的图象,图象停留时间短到你还没看清那是大雨还是小雨的程度。如果你从没见过下雨的情景(甚至电视上),那你脑子里一定不会出现这个“MIF”。比如我说:“外面在下啊啊呢。”你没见过“啊啊”什么样,所以脑子里的图象刚到“外面”就停住了,所以没图象了。我们每天的思维,行为大多被这些声音和与之相联系的图象所带领甚至控制,他们的速度太快了,有时快到我们几乎意识不到他们的存在。在说一句话前,我们是以一个“MIF”启动这句话的,没有这些“MIF”,我们都不知如何起头说话。当你听到一句话,它又激活了你脑中的一个“MIF”,没这个“MIF”,你就根本听不懂。而这个“MIF”正是你的生活经历带给你的。而这些“MIF”与其相关声音的连接正是语言形成的关键点,跟我们刚讲的条件反射刚好搭上线。 关于儿童语言获得和成年人学习语言的过程对比,有必要再加以说明。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路线,正是造成语言学习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 我们先看儿童的语言获取过程:猜测——形成条件反射——建立语言区——实现语言思维。我们倒着往回看:语言是思维,大家已经同意。学术界有三种说法,一是语言决定论,认为语言决定思维;二是思维决定论,认为思维带动语言;三是认为两者互相依托。其实三者不必争,都认为语言和思维紧密结合。那大脑的语言区呢?这一问题上上世纪就解决了。1861年,法国医生保罗.布洛卡(Paul Broca),准确地找到了语言区的位置,于是该语言区被命名为布洛卡区。十几年后,德国医生魏尼克(Wernicke)又发现了大脑中另一个负责语言的区域,后也被以发现者名字命名。大脑中的语言区最主要的是这两个,他们都不是负责记忆的。婴儿刚出生,大脑象白纸一样,随着开始接受“色、声、香、味、触”等刺激,脑神经开始忙起来。这些神经主要集中在大脑皮层(cerebral cortex)即灰质部分中,而灰质下面的白质,则是这些脑神经的长纤维。这些纤维由绝缘材料包着,分别向各处传送电脉冲。语言区的形成是通过这些神经纤维按一定规律铺垫而成。具体形成的脑神经机理目前还不十分清楚,我们只能从外界现象和脑受损伤的症状观察,这里不再细说。从外界看,是条件反射形成的。 那成人学习语言的过程:学习——记忆——记忆区——知识这一途径呢?我们已经知道语言不是知识(有某些知识的成分,但那不是语言能力的本质),那语言是否在记忆区?学医学和心理学的同学比较清楚不是。就算我们没专业知识,但有这样的观察:有的人记忆受损,什么都记不得,但说话没问题。他怎么没吧语言忘了呢?原来语言本不是记忆。大家记得成龙演的“我是谁?”或Matt Damon演的“伯恩的身份”吧?两人都是连自己名字都不记得了,但说话甚至多种外语都会说。既然本不是记忆,就谈不上真正意义的“会忘记”,当然也就知道语言不应该是靠记忆或“背诵”得来的了。而记忆的方式正是成年人学习的主要手段,有人抱怨忘了也就不奇怪了。 关于记忆力 这里顺便来讨论一下记忆力和年龄的关系。大家知不知道人的一生多大岁数时记忆力是最好的?10岁?18岁?越小越好?错!是30岁左右。一般实验显示是25到30岁,有些单纯真对女性的实验甚至发现是35岁40岁。年纪大,记忆力是非常好的,认为不好纯属为懒得记自己找借口,而自我暗示的结果还真让你记不住。其实如果正常使用大脑,到70多才开始记忆损失明显。而年纪越小记忆力越差,3岁时实际上长期记忆力几乎是零。所以大家3岁以下的事一般都记不得,有几件事记得就了不得了。怎么老有人说小孩子记忆力好呢?三岁小孩给他换个妈他过几天就不记得了,还说好呢。所以我们发现很多家长让小孩子背东西,古诗啊什么的,正是违背了儿童的思维特点而强迫他们使用最不擅长和现在最不用的东西,而放弃和压制了他们应该开发的那些智力。每次想到这里总来气,大人学习受点苦也罢,小孩子受了罪还受害。真是害人不浅呀!大家也许听说过国外上小学上课尽是玩儿,很早就放学了,回了家哪有什么作业呀?还是玩儿。有作业也都是些小游戏,小实验项目等。到了中学还这样,天天关心课外活动能力和交际能力,13岁没找对象老师还找去谈话问是否和异性相处有问题。(很多中国移民小孩被老师找,回来一问是这事儿,家长当时都吓坏了。)然后也没有什么高考,过SAT就成。SAT上那数学题让咱初中小孩做,全满分,这些小老外那叫觉得难。你说他们不怕耽误下一代?不怕,人家明白着呢。 看咱中国同学,恨不得幼儿园时就急着学小学课程,小学生可怜啊,早起天还没亮,下学作业写到天黑,周末还有课外学习。中学生更可怜啊,为了考上大学了,那苦就不说了。高考,真烤啊。“啊,我中了!”考上大学了,这回可放鸭子了。敞开玩儿吧。再看外国同学们,上了大学了,功课突然紧了,每天学习跟打仗式的,比中国一般大学学生的学习强度高几倍。一门高数课我们要学半年,国外恨不得几星期就学完还考试。能行吗?当然行。因为人到了这个年龄,记忆力,理解力都开始快到高峰,一个月学习的收获比中学小学一年都多。(其实中国大学生也能作到,只是大多一学期都在玩儿,到最后两周一突击,好几门都过,因为能力一样嘛。只是在国外上大学,每星期都是中国那最后两星期)。结果本科时,人家把以前中学小学被咱拉下的早都补上了,到研究生阶段一下就把咱盖过去了。到这阶段,要做研究项目,需要创造力了。结果外国同学小时候开发的智力全用上了,中国同学到此时才思枯竭,小组项目中只有给人家找资料的份,人家还经常不爱带你玩儿。(很久以前考出去的中国留学生中有很多到了国外还是比较优秀的,但那多是人精,不能拿我们的人精跟一般外国人比。大家同级别比一下)。不说这事了。改变教育体制是要靠大家努力的。 我们还是说说这和学语言有什么关系?明明是成人记忆力好,学习能力强,3岁小孩没什么记忆力,理解力跟成年人更不能比,可成年人学语言困难,3岁小孩最容易。其他原因不谈,单从记忆上看,刚好是因为成年人记忆力好而且用记忆去学语言,所以困难;小孩记忆力差,而刚好不用记忆力学语言,所以容易。刚好又证明语言获得不是靠记忆! 中国“英”雄 正如许多同学说过的,的确有人就是用刻苦记忆的方式学好英文的。这当然是事实,大家可以举出的例子也很多。而且这些通过自己努力记忆的艰苦“学习”方式而获得成功的同学和前辈,是值得大家十分的钦佩的。外语学习的成功,不但给他们本人带来了新的能力,更强的自信,一个成功的经历,而且往往带给他们更强的人生动力和意想不到的人生命运转机,甚至有人从社会最底层一夜成为全国老幼皆知的人物。这也是中国特有的现象。但我们在对他们敬佩的同时,无一例外地发现,他们的成功是大多数人很难做到,因为那需要超人的毅力和极其刻苦的训练。正如钟道隆老师所说的那样,象“逆水行舟那样难,所以叫逆向”。钟老师自己就听坏了17个收录机和数个收音机。三年中听写英语每天写满20页稿纸,有的阶段学英语时间达每天十几个小时以上。大年三十大家看电视吃年饭到半夜两点,钟老师听写英语到了两点。其他"英"雄的故事都很类似。(在下这“”是打在“英”字上,意思指“英语”很厉害,不是“英雄”反话的意思。) 我很欣赏新东方一位DW老师的讲话,他这样对同学们说:“其实我自己的方法也不错,但我之所以没叫DW法,因为我背单词,背句子,背课文,听广播,看电影,唱英文歌都用过,不能说我具体怎么学会的,所以不能管这叫DW学习法。但我是在英语四级之后,又学了6000小时。”他也是英雄之一,但在下认为这话说得令人尊敬。(英语四级需要3000小时左右才能实现,加上6000小时,共9000个小时,在下也同意他对刻苦学习所需时间的这一总结)。正因为如此难,他们才确实是英雄,不过广大同学们怎么办?这样的艰难的学习经历如何有推广的可能?而已经成功的这些为数不多的人们,如果你们中又有人开始在教别人学外语,问一句,当看到那些满脸期望看着你们的同学时,你们中是否有人心里会闪过这一念头:“老子当年都是这么刻苦学的,你们现在还差得远呢!”在一味“励志劝学”中,是否有自我找感觉的成分? 就这一现象,我们应做如下思考:为什么国外没有类似对外语学习成功个人的追捧?没有某某外语学习法?为什么那里外语学习研究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目前研究水平已尖端到脑神经学的层面,而且国际知名的专家很多,但却常说“对很多实现的具体实现过程尚不清楚”?每个成功的语言学实验成果公布时,总是详尽地公布本实验的条件和前提而不泛泛下结论性论断?大家如果真能冷静观察,“稍微”了解一下国外近些有关语言学研究的“科普级解释”的报道,以中国同学的这种敏锐的思维,定会得出比任何其他民族都更清醒而深刻的结论。 二律背反? 回到成年人学习语言和儿童获得语言的对比上,听起来好象给绕住了: 先说了因为关键期的存在,儿童和成人在大脑生理结构上的客观区别使儿童成为了掌握语言的天才而成年人是弱者;但后来又说是儿童获得语言的过程和方式与成年人不同,才是造成他们掌握语言效率和时间的差异的主要原因,所以才检讨了半天成年人的方法多么多么费力和存在误区。那到底是先天后天谁决定的呀?还是谁决定了谁呀?解决方案到底是什么? (有人精神了,啊,要进入正题了。不过先解了上面这个悖论套儿再说。是要进入实质问题了,不过一会儿还是要先痛说革命家史。嘻!长征可以跳过,最少也得从八年抗战讲起吧,不能直接就讲解放战争呀。所以大家还要继续有耐心。) 首先说,确实关键期的生理结构特点使得儿童在自然语言环境下掌握语言的方式是最自然,最轻松,最快速而且效果最好的。所以要获得一门或几门语言,最理想的是在关键期前或一般说12岁以前。成年人习惯于“学习”外语,而且是记忆式和翻译式的,所以效率低,时间长,效果差。但从理论上说,如果有办法使成年人按获得母语的过程去掌握外语,就算有一定生理差异,应该也是很有效的呀?因为成年人条件反射能力又未失去,大脑中空地方有得是,理解力还比儿童强,生活经验、知识、甚至记忆都可以帮助加速外语的掌握,再加上个科学的语音训练法,应该不会差太多了吧?这一假设是成立的,所以关键难点就在于成人不会自动用当年的母语实现过程去掌握外语,往往没有某些“必要条件和手段”让他们用自然法掌握语言,或有了条件而“控制不住”地还在使用习惯了的“学习”手段和陷入各种误区。所以解决方法就是要从提供“必要条件和手段”以及“强迫”他们回避各种误区的干扰(无论有无自然外语环境的地方)。这一点,正是近几十年来国外的语言学专家和语言教育学家们一直在努力的方向。无数优秀的专家学者为此奋斗了毕生经历,而许多国家,特别是美国,英国,加拿大,为语言研究投入了亿万的资金。近些年光美国就达每年上百亿美圆,还不要去估算他们对脑神经学方面研究的投入。人类对语言学的科学研究进行的如此不懈奋斗,如果我们不了解甚至不愿了解,实在说不过去,同时也就无法让我们每个学习者作到对语言有起码的正确认识。 在这里要插一句关于在没有自然外语环境下的关键期以下的儿童掌握外语的问题。比如中国的儿童。家长们,你们可千万别觉得你们一直以来让自己的小孩从小开始学习外语,还送他们去补习外语是英明之举,其实中间的很多东西又都搞反了。因为如果是“学习”外语的话,那成年人的学习记忆和理解能力远远超过儿童,还不如等长大以后再学。而且儿童“学习”外语也是很难建立外语思维的。小朋友的问题在后面我们会找篇幅专门讨论,我们先集中解决成人的问题。
  • 你是想读书,还是想读完书?

    思考2014-3-30评论1108
    你是想读书,还是想读完书? 以前,读书前会很想读一本书,但实际读书时,经常是“想读完书”,而不是“想读书”。这种想法经常会让我的生活变得很痛苦,当你做一件事想着快点做完时,你的心思其实已经不在这件事上了。   这个问题在我大学时困扰了我很久。我没有意识到这本身其实是一个价值观问题,以至于我常在一些时间管理的书中寻找答案。那些书都只能让你更高效地“做完事”,却不能让你在做的过程中更投入一分。   直到后来离开学校,了解了一小部分禅宗思想,我开始豁然开朗。禅宗讲求摒除心中的杂质,全部精神专注于当下,摒弃过去摒弃未来,任何的多余的念头都可能使你正在做的事情不纯粹。禅宗上,这叫“正念”,我非常非常欣赏。   想想看,你去旅行,那你是为了旅行和生活本身呢,还是为了旅行回来能增加一点谈资、写一篇游记呢?答案是显然的。   人生也是一样,如果你一心只等着功成名就家财万贯衣食无忧的那一天,就好像你旅游时只等着回去写游记和炫耀一样,旅行本身就失去了意义。   生活就像这样的旅行,我们今天读的每一本书,写的每一个字,迈的每一个步,做的每一件事,就是这趟旅行的一部分。如果我们不能专注于它本身并享受这种过程,那整个生活就会变成急不可耐的煎熬。   回到读书上来,现在我觉得对书的“量”的追求是完全无意义的。如果我在读一本书时专注于其中,不仅可以获得远比匆匆翻过更深入的东西,而且还能为人生增加不曾虚度的有趣有意义的几天或几小时。   对了,在很多领域都有一个词叫“flow”,描述人们沉浸在某事中获得的愉悦状态,根据我粗浅通俗的理解,禅宗正念的目标,就是把这种状态扩展延伸到你生命的每一秒。    知乎上有个很好的问题:大学两年读了大概 200 本书,为什么感觉读书的价值还是没有体现出来呢?   其中有些精彩的回答道出了个中缘由——“书不在于读完它,而在它成为你人生的一部分。”   大学时,一位很有才华的心理学老师说过的一句话,让我终身难忘:“很多同学喜欢说自己一天能读多少页的书,有些人一天能读 50 页,有些人能读 100 页。可是一旦你用‘页数’为单位来度量读书这种行为时,从一开始你就错了。”   同理,如果你用读了多少本书来形容你的读书经历,这种思路,从一开始就错了。   如果你认真读到了书里去,是不会 care、甚至会完全忽略掉今天读了多少页,今年读了多少本的;当你沉迷于书中绚烂多彩的世界,当你的观念被翻天覆地地革新,是不会 care、甚至会完全忽略掉今天读了多少页,今年读了多少本的。   当我们看手表的时候,常是快等不及了;当我们数书页的时候,常是快看不下去了;当我们念叨看了几本书的时候,常是连书名都记不全了。所以,数多少页、多少本这行为本身,就说明你已经败了。   很多时候,一个人对待知识和思想的态度,就体现在用什么东西去丈量它。   如果有人问一位读书而有大成之人:你因何而脱胎换骨?你因何而涅磐重生?这些问题,他该如何作答?他说:”我因 200 本书而脱胎换骨,我因 1000 本书而涅磐重生“,如何?   阅读是一种享受,但如果读完一本书,没有新的体验,完全不同的视角和观点、不能对你的思维有所改变、特别是读完一本好书之后,想不清楚、说不清楚、写不清楚、也从来没有行动过,那你看书是在浪费时间。   学而悟道,有时候一本书就够了,有时候一万本都不够。这取决于,你读了什么书,更重要的是,你是如何读的:你有没有读进去把自己活埋在里面,又有没有读出来敲打出一个新的自己。   有些书,是一代宗师级的人物,把他们毕生的智慧熔铸在一本书里面;有些书,是一个领域的开疆拓土之作,从一片混沌中劈出一个新世界;有些书,是一个领域的集大成之作,观点纷繁,气象万千;有些书,如盗梦空间一般有几层境界,你多读一遍就多梦到一层。对这些书,你若只是都当成那两百分之一,花上一个星期匆匆读完,读后即扔,只摘下几条金句供日后泡妞之用,难道这就算读过了吗?   有些书,要用心血去读;有些书,要用足够的经历去读;有些书,是要绞尽最后一粒脑细胞去读;有些书,是一辈子都读不完读不透……   看书的方法,不仅要看作者写了什么(一层),还要琢磨文字背后的意蕴,那些弦外之音(二层),还要去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要这样写(三层),还要去想想看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框架和策略在组织这本书,以及在各种细微处又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四层),当然更重要的是,以上的这些分析对你自己的现实和精神世界能带来什么样的帮助,是否能启发你、引导你、改变你……(五层)   于是,一本值得都烂读透的书,就需要你去读五遍、十遍去读烂读透它。   于是乎,和很多人的答案相反:所谓 200 本,你不是读少了,而是读多了、读水了、读浅了!   其实你的状态一点都不特殊,你和许多人一样,以为自己在读书,其实是在集邮。   最后,建议你重新拿起一本你最崇敬的书,换一种方式,再读一遍、两遍、三遍……
  • 【转】谁是比特币利益链上的真正赢家?

    思考2013-12-90评论21530
    比特币延续涨势,并成功突破1200美元。今年以来,比特币涨幅已经超过了7600%。 比特币来了,在很多人没听说甚至永远都可能搞不清楚是啥物的当下,比特币狂飙突进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令你不得不正视它的存在并研究它到底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我们尤其不能忽视的是,比特币恐怕是今年升值最快的“币种”...
  • 技术行业十大过时技能

    思考2013-5-62评论13398
    根据Dice公司的调查以及其他研究结果,包括与一名参与招聘决策的工程副总裁的非正式谈话,列出了下面十大已过时的技能:1. Windows XP管理/帮助桌面很 多IT从业人员,从工程师到帮助桌面支持人员到系统管理员,都具有丰富的Windows XP经验。不幸的是,这可能不再是他们简历中的闪光点了。在桌面操作系统市场份额排行榜上,Windows XP仍然排在第二位,仅次于Windows 7之后。但是...
  • 故事里的事

    思考2013-4-110评论21061
    日出日落,月圆月缺,一生一死,枯荣难分。尘世间,凡人中;大,到一个国家,小,至一个乞丐,都有一个故事。大故事里有小故事,小故事了还有更小的故事,大故事外还有更大的故事。地球大,月亮为之转;世界大,分为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家大,国人在其中流动。人有五脏,五脏有其血肉,血肉有细胞组成,细胞又有更小的东西构成。地球小,不但有五个兄弟,外还有太阳系;太阳系小,也有数百万个兄弟,同属于银河系,银河外难道就...